赵鼎《点绛唇·春愁》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未知    更新于:2020-08-30 13:40:09

赵鼎(1085~1147),字元镇,号得全居士,祖籍解州闻喜(今属山西)。进士出身,先后担任过开封市曹、右司谏、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职。曾两次担任宰相,声名显赫。后因坚决抗金构怨秦桧,被远放岭南,郁郁而死。其作品多抒写故国之思,音韵柔婉,情思凄切。著有《得全居士词》。

点绛唇·春愁

【原文】

香冷金猊 ,梦回鸳帐馀香嫩。更无人问。一枕江南恨。

消瘦休文 ,顿觉春衫褪。清明近。杏花吹尽。薄暮东风紧。

【注释】

①金猊:香炉的一种。其形似狮。

②休文:即南朝梁诗人沈约,字休文,仕宋及齐,不得大用,郁郁成病,消瘦异常。

【译文】

一觉醒来,金炉中的香已经灭了,绣着鸳鸯的帷帐低垂着,幽静的房间里依然飘着淡淡的余香味。想要诉说梦境,却又没有人相慰相问。满枕都是闲愁别恨。

我现在就像休文一样越来越瘦,转眼间衣衫就会宽松许多。时间已将近清明,那闹春的杏花已被春风吹落殆尽。临近黄昏时分,东风又起劲地刮了起来。

【鉴赏】

这是一首婉约的春愁词,写春景,抒闲愁离恨。

上片写室内情景。“香冷”两句写词人午睡初醒,房间里帐帷低垂、余香幽微、一片静谧的情景。一个“嫩”字,以通感手法写出了余香的幽微,让人觉得似乎能触摸得到。房间里静谧,同时又暗含着一种无法排解的孤独和折磨人的愁绪。所以词人会慨叹空有“一枕江南恨”。“恨”以“一枕”来修饰,恰似“愁”以“一江”来修饰,化抽象为具体,化合巧妙。这里的恨是不具体的,是一种泛化了的愁思和闲恨,是对春逝的伤感和惋惜,是对人生的感叹,是对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忧虑,等等。

下片写词人的境况和室外景色。词人以“休文”自况,表明自己的忧愁。“顿觉春衫褪”中的“顿”,以夸张的手法突出“消瘦”的程度。同时它也体现出了词人惊奇、无奈的复杂情感。“清明近”三句点明春天已近尾声。词人伤春惜花,守至日暮,依然不愿离去。但他也明白这春色已保留不了多久。末句看似写景,实际上却是在担忧春天即将逝去,抒发了词人想要守住春色的情怀,惋叹中透着坚韧,婉约中犹有筋骨。

全词语言含蓄有味而通俗易懂,委婉柔媚,但婉而不弱、约而不晦,意境幽美。

品诗文网
导航:品诗文网 > 诗集 > 赵鼎 > 当前页
更多阅读
猜你喜欢
最新阅读
文章荟萃
精选专题

诗人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