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叔本华与尼采:
天之所靳,人之不幸
叔本华与尼采都是天才,天才是痛苦的。王国维在《静庵文集·叔本华与尼采》一文中曾详论这种天才的苦痛:
呜乎!天才者,天之所靳而人之不幸也。蚩蚩之民,饥而食,渴而饮,老身长子,以遂其生活之欲,斯已耳。彼之苦痛,生活之苦痛而已,彼之快乐,生活之快乐而已。过此以往,虽有大疑大患,不足以撄其心。人之永保此蚩蚩之状态者,固其人之福祉,而天之所独厚者也。若夫天才,彼之所缺陷者与人同,而独能洞见其缺陷之处;彼与蚩蚩者俱生,而独疑其所以生。一言以蔽之,彼之生活也与人同,而其以生活为一问题也与人异;彼之生于世界也与人同,而其以世界为一问题也与人异。……夫天才之大小,与其知力意志之大小为比例,故苦痛之大小亦与天才之大小为比例。
叔本华:生命意志论与悲剧主义人生观
叔本华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开篇说,“世界是我的表象,世界的本质是意志”。所谓表象,就是直观的客体对象,对于意志,叔本华则这样解释:“一切表象都有着共同的本质,这就是意志;意志是自在之物,它的客体化就是表象,即现象世界的万事万物。”
叔本华认为意志是“自在之物”,是世界的本质。意志盲目而又无止境地满足着欲望,这样的意志无处不在,是一切事物形成的根据与动力,一切事物均为意志的客体化。于是,叔本华把注意力从传统形而上学对实体、理性、绝对理念的探究,转向对个人生存境遇的关怀。
叔本华在研究世界的本质时,以个体的人为出发点,先得出人的本质是意志的结论,进而断言世界的本质也是意志。这种虚无的生命意志论与叔本华悲剧主义的人生观是紧密相关的。王国维曾这样概述了叔本华悲剧主义的人生观,“在叔本华看来,悲剧有三种之别:第一种之悲剧由极恶之人,极其所有能力以交构之;第二种之悲剧由于盲目的运命者;第三种之悲剧由于剧中人物之位置及关系不得不然者”。
叔本华认为,世界是不存在的,是完全虚无、无法把控的事物。人的生命意志才是世界的本体,而生命意志的本质是节节高升的贪欲。满足只是暂时的,贪欲会令人产生更多的要求,进而又不满足。这种贪欲和不满足就是痛苦的根源。贪欲无止境,痛苦也就无止境,所以人世是苦。叔本华认为现实世界是痛苦的,这样的思想是受佛教教义影响,想要解脱只有修心禁欲。
禁欲可将人拔出苦海,因为人生的痛苦都是意志和欲求造成的,只有将欲求禁锢,否定意志,才可能解脱。然而若将生命意志否定,人确实可以得到解脱,但人生亦会因此丧失意义。这样看似消极的人生观背后,也有积极的一面。叔本华的时代,正是资本主义高度膨胀的时代,精神危机被繁荣的表象所掩盖。叔本华消极的人生观,其实是对理性过度膨胀的反思。
尼采:权力意志与“超人”哲学
尼采的“权力意志”说是对叔本华“生命意志论”的批判性继承,尼采肯定了叔本华对绝对理性的道德意义和权威的否定,与此同时也批判了叔本华的悲剧主义人生观。叔本华把作为世界根本的意志,看作是只能带来痛苦的、应该给予消灭的东西,对此,尼采是不认同的。
在尼采看来,弱者只看到意志的“生存”意愿,看不到意志的“权力”意愿,这种人眼中的生命和意志缺乏主动性。尼采强调权力意志,认为强权和处于支配的权力才是世界的核心,尼采用这种积极的权力观,将自己和叔本华区分开来。叔本华认为生命意义在于“求生存”,尼采认为生命意志还包括超越、升华、扩张和进步,这样的生命意志就是“权力意志”,尼采说:“什么叫生命?这就必须给生命的要领下一个新的、确切的定义了。我给它开列的公式如下:生命就是权力意志。”这里所说的“权力”并非政治权力,而是泛指对自我以及环境的把控和创造。这种权力意志创造并决定了人的整个生命旅程,从各种肉体活动到精神活动,从个体到全世界,都是权力意志的表现。权力意志是永存的,它是人生命的本质,没人可以摆脱它。
尼采在权力意志的基础上,又慢慢建立了“超人哲学”的人生观,“超人是充满酒神精神的生命的肯定者和生之欢乐的享受者,有着健全生命本能和旺盛的强力意志的强者,有着独特个性的人,是自然和社会的立法者,本身不受任何法律约束,超越一切传统道德规范,处于善恶彼岸,是不为文明所累的‘未来之子’”。
尼采宣称上帝已死,反对基督教会对人性的禁锢,也否定理性道德对人的精神压迫,生命的存在是一切价值创新的基础和动力,否定现实生命的价值会阻碍创新,以致生命陷入停滞和衰退。“超人哲学”宣扬的是人的尊严和力量,提倡冲破宗教和道德的禁锢,将主宰自己的命运,创造自己,开拓自己,发展自己,成为“超人”。
叔本华与尼采的思想其实都包含理性的实质。叔本华的“生命意志论”虽然对人生持悲观的态度,但并不认同靠自杀来寻求解脱,自杀只能毁灭肉体,却不能让个体生前欲望的意志一同毁灭,不仅无法解脱,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会放大个体的欲望。尼采看似疯狂的“超人”哲学,实则是对道德和宗教禁欲的批判,强调人的觉醒。叔本华与尼采的思想充满了反抗,反抗虽给他们带来痛苦,也为后人留下了智慧。
上一篇:王国维《谈创作:《红楼梦》必本于作者之经验》
下一篇:王国维《谈叔本华:“悲”的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