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宋之乐曲:
词与歌舞
在介绍了宋代的滑稽戏以及小说杂戏的发展后,戏剧发展的渊源便基本有了头绪。随后王国维又说:“后代之戏剧,必合言语、动作、歌唱,以演一故事,而后戏剧之意义始全。故真戏剧必与戏曲相表里。然则戏曲之为物,果如何发达乎?此不可不先研究宋代之乐曲也。”既然说到宋代的乐曲,就不得不再次回到词的话题。
宋代乐歌曲中最为大家广泛了解的就是词,也叫近体乐府,亦谓之长短句。词这种文学形式诞生于唐代中叶,到了晚唐、五代,从事词这种文学创作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宋代时倚声填词的水平达到巅峰。王国维最为欣赏的词人包括李煜、苏轼、秦观等。
传踏的发展
“宋人宴集,无不歌以侑觞”,通常来说是只歌不舞的,歌舞相兼的,则被称为传踏,也叫转踏、传达、缠达。
传踏这种歌舞形式,源于艺人在演出开始前所作的致语,传即传颂,踏则是踏歌。后来文人宴饮省略掉了致语的环节,王国维解释说,“北宋之转踏,恒以一曲连续歌之。每一首咏一事,共若干首则咏若干事。然亦有合若干首而咏一事者”。在转踏只歌不舞的时候,又称为“转达”。当传踏的勾队词和放队词演变为引子和尾声时,则称为“缠达”。
对“传踏”的记载,最早见于南宋王灼所着的词曲评论笔记《碧鸡漫志》:“世有般涉调拂霓裳曲,因石曼卿取作传踏,述开元天宝旧事。曼卿云,本是月宫之音,翻作人间之曲。近夔帅曾端伯,增损其辞,为勾遣队口号,亦云开宝遗音。”
剑舞
在介绍何为传踏之后,王国维又说:“宋时舞曲,尚有曲破。《宋史·乐志》:‘太宗洞晓音律,制曲破二十九。’此在唐五代已有之,至宋时又藉以演故事。史浩《鄮峰真隐漫录》之《剑舞》即是也。”
剑舞历史悠久,汉唐时期最为流行,通常为四人舞,到了宋代则发展为宫廷队舞,按大曲形式演、奏,即有勾念、自念、对答、歌舞等,演者轮流出场,并有“鸿门宴”、公孙大娘舞剑、张旭草书大进等简单的故事情节。大曲中的歌词,有《剑器曲破》和《霜天晓角》两种。
王国维辑录剑舞演出描述如下:
二舞者对厅立裀上,(下略)乐部唱《剑器曲破》,作舞一段了。二舞者同唱《霜天晓角》。
莹莹巨阙,左右凝霜雪;且向玉阶掀舞,终当有用时节。唱彻,人尽说,宝此刚不折,内使奸雄落胆,外须遣豺狼灭。
乐部唱曲子,作舞《剑器曲破》一段。舞罢,二人分立两边。别二人汉装者出,对坐。桌上设酒桌。竹竿子念:
“伏以断蛇大泽,逐鹿中原,佩赤帝之真符,接苍姬之正统。皇威既振,天命有归,量势虽盛于重瞳,度德难胜于隆准。鸿门设会,亚父输谋,徒矜起舞之雄姿,厥有解纷之壮士。想当时之贾勇,激烈飞扬;宜后世之效颦,回翔宛转。双弯奏技,四座腾欢。”
乐部唱曲子,舞《剑器曲破》一段。一人左立者,上裀舞,有欲刺右汉装者之势,又一人舞进前,翼蔽之。舞罢,两舞者并退。汉装者亦退。复有两人唐装者出,对坐,桌上设笔砚纸,舞者一人换妇人装,立裀上。竹竿子念:
“伏以云鬟耸苍壁,雾縠罩香肌,袖翻紫电以连轩,手握青蛇而的皪,花影下游龙自跃,锦裀上跄凤来仪,逸态横生,瑰姿谲起。领此入神之技,诚为骇目之观,巴女心惊,燕姬色沮。岂唯张长史草书大进,抑亦杜工部丽句新成。称妙一时,流芳万古,宜呈雅态,以洽浓欢。”
乐部唱曲子,舞《剑器曲破》一段,作龙蛇蜿蜒曼舞之势。两人唐装者起。二舞者,一男一女,对舞,结《剑器曲破》彻。竹竿子念:
“项伯有功扶帝业,大娘驰誉满文场,合兹二妙甚奇特,欲使嘉宾釂一觞。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含晴光。歌舞既终,相将好去。”
念了,二舞者出队。
剑舞与传踏的形式相似,竹竿子即致辞者,王国维认为,“其乐有声无词,且于舞踏之中,寓以故事,颇与唐之歌舞戏相似”。
宋大曲的传承与发展
大曲是由多个曲段连成一体的大型歌舞乐曲,源自汉魏六朝的乐府相和歌。到了唐宋时期,逐渐形成结构稳定的艺术形式,由相同宫调的若干支曲子组合为成套乐舞,并配以歌词进行演唱,多用来抒情叙事、搬演故事。唐代大曲主要用五言诗、七言诗作为歌词,而宋代作歌词的通常为长短参差的词。
对于大曲的发展,王国维是这么说的:
南朝大曲,则清商三调中之大曲,《宋书·乐志》所载者是也。北朝大曲,则《魏书·乐志》言之而不详。至唐而雅乐、清乐、燕乐、西凉、龟兹、安国、天竺、疏勒、高昌乐中均有大曲(见《大唐六典》卷十四《协律郎》条注)。然传于后世者,唯胡乐大曲耳。其名悉载于《教坊记》,而其词尚略存于《乐府诗集·近代曲辞》中。宋之大曲,即自此出。
宋大曲由“散序——歌——破”三部分组成,与唐大曲的庞大结构已有所不同,乐句结构的改变则导致了歌词格律的改变。宋人陈曾认为,宋大曲“析慢既多,尾遍又促”。可见宋大曲乐句的句法结构较为复杂,曲调也更加细致。
王国维认为,宋、金、元时期,我国民族戏剧逐步形成并走向成熟。宋杂剧的发展,奠定了戏剧角色制形的基础,宋小说则保障了戏剧的故事性。宋之乐曲经过词、转踏、大曲、鼓吹、诸宫调等艺术形式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适于叙事。终于,宋代的戏文、元代的杂剧形成了。此二者,就是王国维所谓的我国的“真戏剧”,“后代之戏剧,必合言语、歌唱、动作以演一故事,而后戏剧之意义始全。故真戏剧必与戏曲相表里”。这也是王国维对于我国民族戏剧提出的最高标准。
上一篇:王国维《谈学人之词:朱孝臧为极则》
下一篇:王国维《谈宋之小说杂戏:以演事实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