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谢枋得
陶渊明写过一篇《桃花源记》和一首《桃花源》诗,描叙了一个与现实对立的理想世界。谢枋得这首《庆全庵桃花》诗,借桃花引出桃源故事,力图把他转徙山间的眼前现实转化为陶渊明笔下那个理想世界,以抒写自己比桃源中人更为决绝的谢世之志。
“寻得桃源好避秦”,全用《桃花源记》原意。这里的“避秦”,当然是“避元”。作者避元入山,只身转徙,当然不会像世外桃源那样“屋舍俨然,鸡犬相闻”;只在精神上有相通处:“桃红又见一年春”,就是这种孤寂中的“怡然自乐”了。三四两句陡然一转,翻出新意。当年那个捕鱼为业的武陵人不是因见落英缤纷才缘溪发现了避世达五百年的绝境吗?现在桃花又开,可不能让飞落的花瓣再随流水漂出。为什么呢?因怕又有一位渔郎循此发现自己的隐居处,这个当代的世外桃源啊!
《桃花源记》中的那个武陵渔郎入桃源曾受到热情款待,挨家吃过酒食,临行时,桃源中人请求他“不足为外人道”。但渔郎无信,归途处处作标志,回去告诉了太守,还引人再来寻找。“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曲折地表现出作者决意绝世之志。翻出这一层意思,并非为了求诗意的新奇。“渔郎问津”在当时确有所指。《宋史》本传载: 至元二十三年(1286)程文海荐宋臣二十二人,以枋得为首,辞不起;二十四年忽必烈降旨召之,又不赴;二十五年,降元的老师留梦炎复出荐举,枋得遗《却聘书》绝之,终不行。最后,福建行省参政魏天祐为了邀功,竟将他强押入都,终至绝食而死。这些昭昭史事,正是“渔郎问津”的具体内容,谢枋得又焉得不“怕”呢!
上一篇:许棐 《秋斋即事》赏析
下一篇:秦观《春日五首(其一)》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