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爆竹已残更,朔吹翻江意未平。
多事鬓毛随节换,尽情灯火向人明。
比量旧岁聊堪喜,流转殊方又可惊。
明日岳阳楼上去,岛烟湖雾看春生。
----陈与义
这首诗是陈与义于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在岳阳(今属湖南)度除夕时所作。自从钦宗靖康元年(1126)金兵南下攻宋,次年,陷汴京,俘徽、钦二宗北去。这时中原大乱,形势危急。陈与义于靖康元年自陈留(这时他正监陈留酒务)避兵南下,经舞阳、南阳、叶县,又经方城(以上诸地均在今河南境内),至光化(今属湖北),又入邓州(治所在今河南邓县)。建炎二年正月,自邓州往房州(州治在今湖北房县),又至均阳(今湖北均县),度石城(今湖北钟祥),至岳阳(以上据胡穉《简斋先生年谱》)。在这三年之中,陈与义饱经兵乱流离之苦,所以在除夕时作此诗抒怀。
头两句写除夕所闻,城中通宵放爆竹(古人于正月元旦爆竹于庭,以避山臊,以真竹著火爆之。后人卷纸为之,谓之爆仗,见《武林旧事》),已经到残更了,而城外北风吹动江水,涛声澎湃,似有抑愤不平之意。“吹”字读去声。古时音乐之用竽笙箫管者谓之“吹”,后来引申为声响之意。“朔”是北方。“朔吹”即是指北风吹动的声响。“翻”字用得很生动。中间两联是抒怀。陈与义这时才三十九岁,并不算老,但是揽镜一照,鬓发已经变白,不由得怪它“多事”,言外是慨叹两年多来避兵转徙,艰苦备尝;唯有灯火明亮,“尽情”相慰,言外是慨叹客居岑寂,都是用含蓄之法。“鬓毛随节换”、“灯火向人明”,本是平常的诗句,但是加上“多事”与“尽情”,就把人的感受注入无知的“鬓毛”与“灯火”,显得意思深而句法活了。第五六两句是说,现在暂时安居岳阳,比起前两年的颠沛流离,差足自慰,但是转念一想,“流转殊方”,与家乡远隔千里,又很可惊叹。“聊”字与“又”字互相呼应,表现出忧喜交错之情。末两句换笔换意,宕开去说,预想明天元旦登岳阳楼,远眺“岛烟湖雾”,仿佛看到春天的来临,寄托对于明年国势好转的期望。前六句情致凄怆,结处转出前景之有望,能有远韵远神。纪昀称赞这首诗是“气机生动,语亦清老,结有神致”(纪评《瀛奎律髓》)。
这首诗不用华丽辞藻,也无典故,平淡自然,清空如话,但是读起来还是觉得韵味醇厚。陈与义作诗是近法黄(庭坚)、陈(师道),远追杜甫的。杜甫的七律诗,风格多样,其中即有清空如话的一种,黄、陈也擅长此体。如杜甫《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云:“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又如黄庭坚《新喻道中寄元明》,都是以清空如话见长。陈与义可能受到这一类诗的启发。
上一篇:徐俯《春游湖》赏析
下一篇:陈与义《春寒》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