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黄庭坚
此诗作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其时诗人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黄幾复,名介,南昌(今属江西)人,与诗人少年交游,此时知四会县(今属广东);其事迹见《黄幾复墓志铭》(《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二三)。
首句“我居北海君南海”化用《左传·僖公四年》楚子问齐桓公“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的话,起势突兀。写彼此所居之地一“北”一“南”,已露怀念友人、望而不见之意;各缀一“海”字,更显得相隔辽远,海天茫茫。作者跋此诗云:“幾复在广州四会,予在德州德平镇,皆海滨也。”“海滨”,当然不等于“海上”。作者直说“我居北海”、“君(居)南海”,一是为了“字字有来历”,二是为了强调相隔之远、相思之深。
“寄雁传书谢不能”,从第一句中自然涌出,在人意中;但又有出人意外的地方。两位朋友一在北海,一在南海,相思不相见,自然就想到寄信;“寄雁传书”的典故也就信手拈来。李白长流夜郎,杜甫在秦州作的《天末怀李白》诗里说:“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强调音书难达,说“鸿雁几时到”就行了。黄庭坚却用了与众不同的说法:“寄雁传书——谢不能。”——我托雁儿捎一封信去,雁儿却谢绝了。这样一来,立刻变陈熟为生新。黄庭坚是讲究“点铁成金”法的,这句可算成功的例子。
“寄雁传书”,本非实事,《汉书·苏武传》讲得很清楚。但既用此典,就要考虑雁儿究竟能飞到何处。相传大雁南飞,至衡阳而止,故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云:“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黄庭坚这一句,亦同此意;但写得更有情趣。
第二联在当时就很有名。《王直方诗话》云:“张文潜谓余曰:黄九云:‘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真奇语。”这两句所用的词都是常见的,谈不上“奇”。张耒称为“奇语”,是就其整体的意境而说的。上句追忆京城相聚之乐,下句抒写别后相思之深。诗人摆脱常境,不用“当年相会”之类的说法,却拈出“一杯酒”三字。“一杯酒”,这太常见了!但惟其常见,正可给人以丰富的暗示。杜甫《春日忆李白》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故人相见,或谈心,或论文,总离不开饮酒。当日相聚时的种种情事,尽包含在这三字之中。诗人又选了“桃李”、“春风”两个词。这两个词,也很陈熟,但正因为熟,能够把阳春烟景一下子唤到读者面前,给人以美感和快感,同时又喻示了彼此少年时春风得意的神情。
下句“江湖”一词,能使人想到流转漂泊,远离朝廷。杜甫《梦李白》云:“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夜雨”,能引起怀人之情,李商隐《夜雨寄北》云:“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在“江湖”而听“夜雨”,就更增萧索之感。而“十年灯”,则是作者的首创。此语和“江湖夜雨”相联缀,就能激发读者的一连串想象:两个朋友,各自漂泊江湖,每逢夜雨,独对孤灯,互相思念,深宵不寐。而这般情景,已延续了十年之久!
温庭筠《商山早行》云:“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二句不用一动词,而早行境界全出。此诗吸取了温诗的句法,创造了独特的意境。“桃李春风”与“江湖夜雨”,这是“乐”与“哀”的对照,快意与失望,暂聚与久别,往日的交情与当前的思念,都从时、地、景、事、情的强烈对照中表现出来,令人寻味无穷。张耒评为“奇语”,确有见地。
后四句,从“持家”、“治病”、“读书”三个方面表现黄幾复的为人和处境。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这两个句子,也是相互对照的。作为一个县的长官,家里只有立在那儿的四堵墙壁,说明他清正廉洁,这句是化用司马相如“家居徒四壁立”的典故。“治病”句是化用《左传·定十三年》记载的一句古代成语:“三折肱,知为良医。”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三次跌断胳膊,就可以成为一个好医生:因为他必然积累了治疗和护理的丰富经验。在这里,是说黄幾复善“治国”。“治病”和“治国”的道理是相通的,所以《国语·晋语》里就有“上医医国,其次救人”的说法。黄庭坚在《送范德孺知庆州》诗里也说范仲淹“平生端有活国计,百不一试埋九京”。作者称黄幾复善“治病”、但并不需要“三折肱”,言外之意是他已经有政绩,显露了治国救民的才干,为什么还不重用,老要他在下面跌撞呢?
尾联以“想见”领起,与首句“我居北海君南海”相照应。在作者的想象里,十年前在京城的“桃李春风”中把酒畅谈理想的朋友,如今已白发萧萧,却仍然像从前那样好学不倦!他“读书头已白”,还只在海滨作一县令。其读书声是否还像从前那样欢快悦耳,没有明写,而以“隔溪猿哭瘴溪藤”作映衬,就给整个图景带来凄凉的氛围;不平之鸣,怜才之意,也都蕴含其中。这句诗是从李贺“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南园》十三首之六)化出,而意思更为深沉。
黄庭坚好用典故,此诗虽“无一字无来处”,但不觉晦涩;有的地方,还由于活用典故而丰富了诗句的内涵;而取《左传》、《史记》中的散文语言入诗,又给近体诗带来苍劲古朴的风味。
黄庭坚又主张“宁律不谐而不使句弱”。他的不谐律是有讲究的,方东树就说他“于音节尤别创一种兀傲奇崛之响,其神气即随此以见”。此诗“持家”句两平五仄,“治病”句也顺中带拗,其兀傲的句法与奇峭的音响,正有助于表现黄幾复廉洁干练,刚正不阿的性格。
总之,此诗善用典实,内蕴丰富,以故为新,运古于律,拗折波峭,很能表现出黄诗的特色。
上一篇:谢 逸《寄隐居士》古诗赏析
下一篇:道 潜《江上秋夜》古诗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