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巢犹挂三更月,渔板惊回一片鸥。
吟得诗成无笔写,蘸他春水画船头。
---陈 起
诗的题目叫“夜过西湖”,那就不是“夜游西湖”,更不是“游湖觅诗”了。从第三句“吟得诗成无笔写”,也可见并不是作好准备有意去寻诗;却偏偏写出了诗,真是所谓“几处觅不得,有时还自来”(贯休《诗》)。
前两句写景,词意平平。首句点题中之“夜”,时已“三更”,弦月犹在,抬头望去,似挂在鹊巢之上。这时候,早已群动全息,万籁无声。次句接写诗题中的“湖”字。就在这一寂静的背景上,响起了敲击渔板的声音。渔板,即桹板,一称“渔桹”。多用于夜间捕鱼时。潘岳《西征赋》中有“鸣桹”,李善注引《说文》说:“桹,高木也,以长木叩舷为声……所以惊鱼令入网也。”元人刘永之诗云:“余烬落寒灯,卧闻渔板响。”此刻,它响得那样突然,以致熟睡的鸥鸟被惊醒,成片地竞相飞回。
大概是鹊巢、弦月、渔板响、鸥鸟飞,触发了诗人的雅兴,诗思突然在他心中萌动,从而转出了后两句来。诗已吟成,却无笔墨可以写定,岂不扫兴?正是在这一跌宕中翻出了以指代笔、以水代墨、以船板当纸的精彩的末句。蘸水写字当然留不下印迹,此句妙处就在明知留不下印迹,却偏要“蘸他春水画船头”。这种雅兴本身,岂不就颇具诗情么?
陆游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文章》)明代谢榛说:“诗有天机,待时而发,触物而成,虽幽寻苦索,不易得也。”(《四溟诗话》卷二)陈起《夜过西湖》诗的成功,也许就属于这一类情况。
上一篇:文天祥《夜坐》古诗鉴赏
下一篇:戴 昺《夜过鉴湖》古诗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