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
卢照邻
君不见长安城北渭桥边,枯木横槎卧古田。
昔日含红复含紫,常时留雾亦留烟。
春景春风花似雪,香车玉舆恒阗咽。
若个游人不竞攀,若个倡家不来折。
倡家宝袜蛟龙帔,公子银鞍千万骑。
黄莺一向花娇春,两两三三将子戏。
千尺长条百尺枝,丹桂青榆相蔽亏。
珊瑚叶上鸳鸯鸟,凤凰巢里雏鹓儿。
巢倾枝折凤归去,条枯叶落狂风吹。
一朝零落无人问,万古摧残君讵知。
人生贵贱无终始,倏忽须臾难久恃。
谁家能驻西山日,谁家能堰东流水。
汉家陵树满秦川,行来行去尺哀怜。
自昔公卿二千石,咸拟荣华一万年。
不见朱唇将白貌,惟闻素棘与黄泉。
金貂有时须换酒,玉尘但摇莫计钱。
寄言坐客神仙署,一生一死交情处。
苍龙阙下君不来,白鹤山前我应去。
云间海上邈难期,赤心会合在何时。
但愿尧年一百万,长作巢由也不辞。
作者简介
卢照邻,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北京附近)人,与王勃、杨炯、骆宾王齐名,合称初唐“四杰”。
卢照邻,他十多岁就远下淮南,师从曹宪、王义方学习《苍雅》及经史。他勤奋学习希望“明主以令仆相待,朝廷以黄散为经。及观国之光,利用宾王,谒龙旗于武帐,挥凤藻于文昌。”但事与愿违,他才高位卑,不被赏识,一生坎坷,命运多舛,晚年得了风疾,境遇悲凉,手足痉挛,痛苦不堪,自投颖水而死。
高宗永徽五年,卢照邻任邓王府典签,总管文书之事,很受邓王李元裕赏识。麟德二年(665)邓王去世后,他离开邓府。不久因事入狱,作有《狱中学骚体》,以记其事。总章二年(669),他离开长安赴新都(今四川新都县)尉任上。在蜀期间曾与王勃相遇,并作诗纪念。在新都时染风疾,任职期满辞官北归。咸亨四年(673 ),卧病长安,后迁居阳瞿(今河南禹县)具茨山下。此期仍继续坚持写作,著有《幽忧子集》二十卷,今存七卷。
赏析
《行路难》是《乐府•相和歌辞》旧题,在卢照邻之前,鲍照就作过一首七言《行路难》,仄声促韵与长句宛转,充分表达悒郁不平之气。卢照邻这一首从容舒展,徐缓不迫,多次转韵;其声律、修辞、与对仗明显受六朝诗歌影响,从中也反映了诗风转变期的艺术特点。
全诗共四十句,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万古摧残君讵知?”。首句“长安城北渭桥边”为虚指,即物起兴,从眼前横槎、枯木倒卧古田引起联想,“昔日”领起下文十六句,对“枯木”曾经拥有的枝繁叶茂,溢彩流芳的青春岁月,進行淋漓尽致的铺陈与渲染。围绕着它“千尺长条百尺枝”,有黄莺戏春,凤凰来巢,鸳鸯双栖,高贵的丹桂青榆也依附庇荫,更有香车宝马时常经过,马蹄声断续相闻;富有而轻薄的公子,妖艳的倡女,纷趋竞骛,攀龙附凤……。诗人以工整的结构,华丽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唐长安城内繁荣市井,骄奢生活的世态风情全卷,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却又清醒的感觉到诗人冷静的态度。从行文遣辞看,整齐的偶句与变换的角度,避免了呆滞散乱;层迭的词句增添了构图的对衬感与节奏感。末两句是全诗关键,也是主旨所在。从现实的“一朝零落无人问”,由此及彼提出“万古摧残君讵知”,已如桓温当年“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人生感喟,将比兴之义進一步升华了。“人生贵贱无终始,倏忽须臾难久恃。”由隐而显,是对前述的总结,富贵荣华不过是过眼云烟,来去匆匆,难以长久。
第二部分,从“谁家能驻西山日?谁家能堰东流水?”开始,这部分运用超时空框架,不断变换叙述角度,使生死枯荣的主题呈现出多元层次与丰富内涵。先写时光流水,无人能阻,再写改朝换代,秦川汉陵,无可奈何;再写富贵公卿,顷刻归于青棘黄泉。由此進一步指出富贵不可骄,交情不足恃,都用复迭或对比手法。金貂换酒为李白《将進酒》所本;“玉尘”指玉骢马扬起的飞尘。
唐朝时,佛教、道教在中原颇为盛行,朝野上下,贵族百姓都普遍相信修炼有素的修道之人,不会真正死去而会羽化升天。所以这几句“寄言坐客神仙署,一生一死交情处。苍龙阙下君不来,白鹤山前我应去。”是指纵然平日有生死交情,但只要大限到来,你未抵“苍龙阙下”(苍龙,东方之神,二十八宿东七星总称),我则已羽化白鹤山前。至于“云间海上邈难期,赤心会合在何时?”是指在那云间海上,相会更是飘缈无期。
既然功名利禄,生死之交都只是过眼云烟,人生的真谛就是返本归真了,诗的结末两句点明了本诗的主旨。 “但愿尧年一百万,长作巢由也不辞!”尧年,代长寿;巢由,巢父与许由,古时隐士。“但愿”“长作”可见其辞情恳切。也反映了卢照邻对人生的体悟,只祈求长生不老,不奢求富贵荣华。
话外音
初唐四杰对于诗体诗风的转变,最突出的贡献是扩大了时空境界,将目光由宫廷移向社会,转向丰富多彩的现实人生。他们对历史、对人生百态、对物质世界、对理想都常常有发人深省的理解与阐释,使诗歌气势宏远,哲理性强,有很深的社会意义。这首诗表面是看淡世事炎凉,人生百态,其实质融注了作者对永生的向往和追求,点明功名利禄,生死之交都只是过眼云烟,人生的真谛是返本归真。
上一篇:读《送綦毋潜落第还乡》有感
下一篇:读杜甫《 佳人》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