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云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岑参
作者简介
岑参(715—770),唐代诗人。荆州江陵(现湖北江陵)人。出身于官僚家庭,但父亲早死,家道衰落。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求仕不成,奔走京洛,北游河朔。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天宝年间,两度出塞,居边塞六年,颇有雄心壮志。安史之乱后回朝,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转起居舍人等职,大历间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岑参与高适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其诗题材广泛,除一般感叹身世、赠答朋友的诗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水诗,诗风颇似谢朓、何逊,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
题解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岑参送别封常清西征之作,是写边地战争的诗。这首诗直写军情战事,写战局的凶险与气候的严酷,反衬出唐军誓师出征的声威与高昂士气,表现出坚韧不拔、雄视一切的豪迈气概。全诗情调激昂,充满浪漫主义激情和边塞生活的气息,成功地表现了全军将士建功报国的英勇气概,同时也生动地反映了盛唐时期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句解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轮台城头夜里吹起了阵阵号角,轮台城北预兆胡人的昴星坠落。紧急的军书昨夜飞速送过渠黎,报告单于的骑兵已到了金山西。从岗楼上西望只看见烟尘弥漫,汉家的军马屯驻在轮台的城北。“旌头”,即“髦头”,也即是二十八宿中的昴宿,旧时以为“胡星”。“旌头落”意谓胡人败亡之兆。“戍楼”,指驻防的城楼。“单(chán)于”,是汉代匈奴君长的称号。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封将军拥旌节衔亲自出去西征,凌晨吹号集合了大军威武前进。四方的战鼓雷动宛如雪海汹涌,三军的喊声轰鸣使阴山震动。“上将”即大将,指封常清。“旄”,旄节,古代君王赐给大臣用以标明身份的凭证。“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剑河风急云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敌营上空的乌云屯集气氛阴沉,战场上的尸骨与草根纠缠不清。剑河风急吹得阴云布满了天空,沙口石冻快把虎马的铁蹄冻脱。“虏塞”指敌方要塞。“兵气”,指战斗的气氛。“剑河”,地名,在今新疆境内。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封亚相为了王事勤劳含辛茹苦,发誓报答君主平定边境的烟尘。自古来英雄名垂青史谁人不见?而今可见封将军功名胜过古人。“亚相”指御史大夫封常清。在汉代御史大夫位置仅次于宰相,故称亚相。“勤王”,指勤劳王事,为国效力。
评解
这首诗写的是白天出征,诗中写景状物都紧紧扣题,并寓含歌颂揄扬之意。这首边塞诗虽然题目为送行,却重在西征,希望对方扫清边尘,立功异域。
诗起首六句先写战前两军对垒的紧张状态。紧接四句写白昼出师接仗,然后写奇寒与牺牲,讴歌将士抗敌奋不顾身。末四句照应题目,预祝凯旋,以颂扬作结。
全诗一张一弛,抑扬顿挫,结构严谨。有描写,有烘托,有想象,有夸张,手法多样。情韵灵活,充满浪漫主义激情,成功地表现了三军将士建功报国的英勇气概。
上一篇:高适《送李侍御赴安西》体现奋发图强、保卫祖国积极精神
下一篇:王昌龄《出塞》经典边塞爱国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