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 — 1052),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两岁时,父亲去世,母亲迫于生计改嫁朱氏,长大后,他知道了自己的身世,立志发奋苦读。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登进士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仁宗朝以龙图阁直学士与韩琦并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带兵一同抵抗西夏,维护了国家西北边疆的安宁。庆历三年(1043)被召回朝廷,拜枢密副使,改任参知政事。范仲淹提出了许多改革政治的措施,主持了著名的 “ 庆历新政 ” ,但很快就失败了,被守旧派排斥出朝廷。其历任各地方官,卒于徐州。谥文正。词作仅存数首,而风格多样。其词清丽而豪健,气势恢弘。有《范文正公诗余》一卷。
渔 家 傲
秋 思
【题解】
《渔家傲》,不见于唐五代人词,至北宋晏殊、欧阳修则填此调独多。《钦定词谱》卷十四云: “ 此调始自晏殊,因词有 ‘ 神仙一曲渔家傲 ’ 句,取以为名。 ” 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等职,守边四年,抵抗西夏侵略。他治军有成效,当地民谣曰: “ 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 范仲淹对边地生活有亲身体验与真实感受,以 “ 塞下秋来 ” 为首句,作《渔家傲》数首。此词极写边塞的萧条景色和将士们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久戍边地、思乡怀归等复杂矛盾的心情。境界苍凉雄浑,一反晚唐五代香软浓艳的词风。
塞下 [1] 秋来风景异,衡阳 [2] 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 [3] 连角起。千嶂 [4] 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 [5] 归无计。羌管 [6] 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文正公诗余》)
【注释】
[1] 塞下:边塞险要的地方,这里指西北边疆。
[2] 衡阳:在今湖南南部,旧城南有回雁峰,相传秋季大雁南飞,至此而止。
[3] 边声:指边塞悲凉的声音。汉李陵《答苏武书》:“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
[4] 千嶂:千山如屏障而立。
[5] 燕然未勒:尚未能破敌立功。燕然:山名,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杭爱山。《后汉书·窦宪传》载窦宪破匈奴,深入漠北,“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
[6] 羌管:指出自古代西部民族羌族的一种笛子。
【集评】
〔清〕先著、程洪《词洁辑评》卷二: “ 一幅绝塞图,已包括于 ‘ 长烟落日 ’ 十字中。唐人塞下诗最工、最多,不意词中复有此奇境。 ”
苏 幕 遮
怀 旧
【题解】
《苏幕遮》,唐玄宗时教坊曲名,来自西域,后用为词调。此词写旅次乡愁与儿女之情、相思之恨。整首词格调绵丽细密,通篇即景生情,融情入景。 “ 丽语 ” 中见 “ 柔情 ” , “ 遂成绝唱 ” 。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1] 。
黯乡魂 [2] ,追旅思 [3]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文正公诗余》)
【注释】
[1] “ 芳草 ” 两句:芳草一望无际,漫无边际。乐府古辞《饮马长城窟行》: “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 南唐李煜《清平乐》词: “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
[2] 黯乡魂:对家乡的思念让人黯然销魂。南朝江淹《别赋》: “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
[3] 追旅思:羁旅的愁思缠绕着诗人。追:纠缠,缠绕。
【集评】
〔清〕许昂霄《词综偶评》: “ (酒入愁肠二句)铁石心肠人,亦作此销魂语。 ”
〔清〕端木 埰 《续词选批注》: “ 希文、君实两文正,尤宋名臣中极纯正者,而词笔婉丽如此。论者但以本意求之,性情深至者,文辞自悱恻,亦不必别生枝节,强立议论,谓其寓言某事也。 ”
【其他作品】
御 街 行
秋日怀旧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 敧 ,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学生佳作赏析】
漂泊羁旅,浓浓思乡情
—— 范仲淹《苏幕遮·怀旧》赏析
秋天来临的时候,天高云淡,落叶满地,湖水清澈,湖面上腾起冷冷的薄雾。山衬着斜阳,一齐倒映在河水之中;枯黄的野草向远方伸展。回首故乡,黯然失色,旅人心中惆怅万分,长夜难寐。登上高楼,望着明月,借酒浇愁愁更愁,醉意更深地触动心中的离愁,化作点点相思之泪滴落。
这首词抒写的是作者的乡思旅愁,作者为北宋重臣,本是铮铮硬汉、铁石心肠之人,却把这首词写得有几许凄婉的味道,也不乏黯然销魂的词语,可见作者感情之真挚,笔力之深厚。
上阕写景,展现了天地之际的苍茫秋景,意象选取很阔达,意境很深远,“碧云天”是取上面的景,“黄叶地”是取下面的景,一上一下,一俯一仰,是视点的变化,也体现天地之辽阔,使得开篇很有气势。“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这短短一句中有很多的意象。“湖水”“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境,而离别情绪已隐寓其中,“芳草”历来是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意象之一。参考一些文献,我们可以得知“芳草”可以化作“故乡”来理解;其二,也可以用草的缠绵,喻情丝不断,如《饮马长城窟行》有“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宋代谢逸《蝶恋花》也有“独倚阑干凝远望,一川烟草平如剪”的句子。词人登楼远望故乡,却只能看见天边的芳草,一如漫无边际的离愁。
下阕抒情,写出了作者萦绕于心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这些心头上的乡愁在一片月景之中汹涌地倾泻出来。“黯乡魂”理解为“想念家乡,黯然销魂”;“追旅思”,漫漫旅程一直伴随着这思乡之情。“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的意思是“只有在美好的梦境中才能暂时泯却乡愁”,“除非”说明舍此别无可能,但是阔别家乡,身在异处,在茫茫天涯之中,何谈“好梦”,既然“好梦”难得,乡愁也就无计消除了。“留”字用得好,还是留给别人吧,体现无奈之情。“明月楼高休独倚”,夜间思念家乡成疾难以入眠,便想登上高楼远眺,以遣愁怀;但是看到一轮明月当空,自己却只身一人,便觉得更加惆怅。“休”字用得好,理解为“不要”,突显作者无奈之情更加强烈,情感汹涌而出。“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作者心中想的是“还登楼远眺什么,连那空中的月儿都是团团圆圆的,自身还是孤身一人,还是喝酒消愁吧”,想到这,眼泪流了出来。
这首《苏幕遮》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动人的秋景。范仲淹用他的笔写出了他心中最真挚的羁旅之情。
(张博赟 20104222 2010级对外汉语1班)
【简评】
结合《饮马长城窟行》和谢逸的《蝶恋花》来分析 “ 芳草 ” 意象,独到、深刻。逐字逐句地剖析《苏幕遮》的娓娓深情,细致入理。
芳草无情
—— 范仲淹《苏幕遮·怀旧》赏析
清明的蓝天,浮云飘动。淡黄的落叶铺满大地,水波荡漾,寒烟缭绕,虚幻缥缈。远山灰蒙,斜阳映射的光辉呆滞地在山间缓缓移动。河水奔流向远方,与天际相接。芳草更是无情,在斜阳之外,即将朽死。
远方的故乡在心头萦绕,令我沉迷销魂,而萧瑟的秋景让我在现实面前痛苦挣扎。羁旅愁思在心间难以拭去,美梦也不能将我永留。短暂的时光带给我心灵的慰藉无法留存。难以入眠而登高楼,明月映照我孤独的背影,不谙寂寞。想故乡的明月一样皎洁,不知是否有人如我一般望月独饮?烈酒入肠,知音难觅,刹那间,我的双眼早已湿润。
秋日的景色总是如此凄凉,触景生情,思念之愁绪千百年间一直荡漾在无数游子的心田。
词之上片描写秋日之景,清冷的寒烟,死沉的斜阳,触动着诗人的心灵。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无情的芳草远在斜阳之外,眼前的景色更加破败。离乡的游子怎奈如此之景。词之下片轻诉诗人的娓娓心语。对故乡的无限思念,对羁旅之苦的绵绵愁思,拨动着诗人的心扉。借酒消愁而愁更愁,在明月之下却不得与远方所念之人团聚,心中悲苦无人可解,酒入肝肠早已无味,相思之泪早已流入心田。
在自然面前,人们是何等的愁苦无奈,望不穿的秋水,
望不尽的天涯路。自然之景触动着我们的心灵,因景而生情思,因念情而生悲苦。而主观的个体却逃避不了客观之物的影响,它让我们的内心灵动而不沉闷。时间与空间的存在,更是带给我们无限的想象,让我们在脑海营造另一片精神天空,安放着我们不安的心绪。
芳草本是客观之物,不可解人情思,然而却被抱怨无情。如此看似无理取闹,却是主观的我们对客观自然的另一种认知。自然之景启发了我们的心门,而我们也赋予自然之物人格化的情景。在岁月的流逝中,它们也具有了特有的“情思”,千百年来,撩动了多少人的心灵,美化了多少人的精神天堂。
世间的人们因为芳草之物的陪伴而感知着世间真情,芳草的无情,落花的有意,如涓涓细流,在我们的心间流淌而过,让我们感知生命的真谛。
(赵振 20122600 2012级软件1班)
【简评】
文章开头极写满目色彩斑斓与内心苍白之对比,很吸引人。全文围绕 “ 芳草 ” 意象展开,芳草之无情触动人内心的那块苍凉之境,由此而引申至生命的真谛,别有新意。
孤烟落日,塞下绝唱一曲
—— 范仲淹《渔家傲 · 秋思》赏析
康定元年(1040),他戎装铁马奔赴西北,守边四年,抵抗西夏的侵略。四年一千四百多个日夜里,牧马群嘶的边草绿了枯了,冷泉上的月轮圆了缺了,身边的将士来了去了,他心中的热情满了溢了,无言地倾泻在这一片苍茫大地上。
城头鼓声犹震,长风旌旗高扬。他内心的思绪翻涌如潮以致夜不能寐。披衣起身,在灯下铺了一尺宣纸,凝着烛光他沉吟半晌,取来笔墨挥笔而下,一曲《渔家傲·秋思》跃然纸上: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我们怀着悲壮的心情去读这一曲塞下燕歌,无比苍凉的英雄气在心中徜徉。西北的风景荒芜,四面山峦重岩叠嶂,大雁未曾留恋。号角连声而起,孤城紧闭,长烟弥漫,一轮夕阳缓缓西下。斟上一杯家乡的陈酒品尝,功名未立也不敢期待回家的年日。又是哪里吹奏起了幽怨的羌笛曲,月光如霜笼罩在每个人心头。辗转反侧,细看原来将军士卒都已有白发,霎时泪盈满眶。
此词上阕描绘了边疆荒凉的景象。一个“异”字引领全篇,像“衡阳雁去”是由于塞下风景的苦寒,而“无留意”的不仅是南飞的大雁,还有千千万万的戍边将士。此处隐晦地表现征人们对家乡的浓厚思念之情,也暗含了对战争厌倦的复杂之情。之后词中又写到连角边声、千嶂山峦、长烟落日等意象,都是塞外独有的风物,简单的几个词将边塞的风景描绘得淋漓极致,读来好像一幅图徐徐展现在眼前,烽火关山月,黄沙百战场,令人心生悲凉。
下阕写将士们厌战思归的心情。“浊酒一杯家万里”,“一杯”与“万里”相对,是强烈的对照,并与“燕然”一句一起包含了太多情感。浊酒勾起人的思乡愁,可敌未破、壮志未酬,也只能生出“归无计”的感慨。而“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承上启下,此处夜景在时间上是之前长烟落日的延续,在情感上更是启示下句“人不寐”,因凄切的羌笛声令人感到凄清悲凉,所以彻夜未眠,忧思国事。最后一句“将军白发征夫泪”总收全词,更是将情感进一步深化。白发将军、士卒之泪所表现的除了悲情,还有忧怨不平,还有壮志难酬的感慨。
范文正公作此词时,北宋王朝正采用的是重内轻外的政策。正是由于主张守势,导致对辽和西夏用兵失败,士兵们不得已久居塞下,爱国、愤懑、忧愁等复杂之情油然而生。纵观全词,这种情绪是通过开阔苍凉的意境、生动鲜明的形象所传达出来的,加上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读来更是真切感人。
(江安 20124352 2012级德语2班)
【简评】
以叙述故事的笔法把读者带入塞外绝景中,排比句的运用更是让读者有如迈入时空转换,置身于范仲淹的词境里。此文文笔颇佳。
绝塞绝巅,绝词绝景
—— 赏析范仲淹《渔家傲 · 秋思》
倘若只身屹立荒原,失却江南的绿树红花、柳抚水缓,亦失却了温婉女伴、翠帕红袖,只顾立于大漠荒芜之中,感受刻不容缓欺压而来的那份岑寂,那份怅然。只消一人伫足,一人思量。一无所有的偌大荒原上,星星点点的是归家的希冀与展望,然待你踱近,却猛然发觉,横亘在你孑然身影之前的,是那细密且宏阔的沟壑,内心的汲汲连同归家的心且一道被无情湮灭。灯火阑珊,蓦然回首,发现有着不同的知觉。大漠孤烟甚嚣尘上,身后有万千之人受困荒原,只得轻叹一声。此亦是另一番热烈了。
初读、初涉《渔家傲》,最直观的感触便是脑海中乍现一堵墙,抑或是一整片的昏黄荒原,了无生机,像是涉足其中便堕成囚徒。但实际因果乃是人心之矛盾,所想与现实之对立,词人无处排解,答案无从寻觅,便留存后世来相望。但最直观的感受亦须挑明,即是塞外将士外患未除,功业未建,身处边地,又思乡怀归的复繁心绪。而在我觉来,最为深刻的,乃是他的内心煎熬及苦痛,无法逾越人性的坚硬界限。
叨扰了许久,如今我们一同走进范仲淹笔下之塞外世界。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秋月所至,塞外是甸甸的荒芜。入秋的塞外,如同不爱打理的犷汉,不修边幅。连同大雁亦是不甚惋惜地飞将而去,拉下寂寞落单身影。“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环顾四野周遭,凄影渺渺,不绝于耳,层峦叠嶂的四野环围,戍守之城在飘渺烟云下,寂然恨长。
上阕极尽。主要便是执笔铺叙,点蘸、营造一种氛围和情趣。寂寥几笔,便满满摹刻出了于你于我略为面生的西北塞城之景,由景再入情,便似上好的趵突泉,斟上醉人的西湖龙井,妙不可言,而词人亦是这般行笔。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无论功业怎番难了,每每斟酒痛饮,挥泪之由,仍旧缘从故里。然而边地未平,尚未破敌建功,却也无颜归欤。乃是这番矛盾心境,叫人无语亦无以释怀。此处融情于景,于谁而言,皆能感同身受,将此间哀愁视为己出。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归思无果,夜之惆怅亦无眠,心中所痴念与现实,有过于悬殊的差距,任谁皆不能寐,皆苦于劳命,皆要扼腕,皆要狂叹。
此词境界苍凉雄浑,较之晚唐五代香软浓艳的词风更趋真实与平淡。于我个人而言,较为乐于品读此类诗词。却也并非否定婉约词,我亦爱柳永、清照辈,然兴许正因多读婉约之词,于豪放词更有一种艳羡。
不觉间有些顾左右而言他了。却也无妨,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带给我太多次的感动与希求。如今远离江浙千里,貌似开拓边塞的将士,奋斗无果,便归期难待。川蜀是极妙趣的,但偶然亦会思念故里。浊酒一杯,梦里浮华皆是过往,故里点滴。
范氏才情,犹若那弱水三千。
我只能取一瓢饮。
(宋耀町 20125180 2012级传播1班)
【简评】
文章标题既有气势又有文采,兼合主题,极佳。开头虽 “ 叨扰了许久 ” ,却是直接在开篇就营造出颇为宏大高远之境,令人心向往之。而后结合自身经历谈感悟,亦颇有心得。
风月易销,愁思难解
—— 范仲淹《御街行 · 秋日怀旧》赏析
秋风袭树,坠叶满庭。寂静的夜里,只听得到寒风吹动落叶的细碎摩挲。高楼空空,银河熠熠,相思人看千里月,因景触情,一发而不可收,一往而情难却。愁思满腹断人肠,泪深于酒销人魂。床头的烛光忽明忽暗,仿佛在诉说心中无限滋味。风花雪月经不起世事销蚀,愁绪幽思却总在心底难分难解,范公笔下的离愁,可谓情真意切,景凄境清,情景两到。
宋词中的离愁千姿百态,可以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落寞;也可以是“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的苍茫;还可以是“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的萧条。而范公落笔如冬雨袭叶,孤寂凄清之意油然而生。没有铅华,唯有真情,仿佛遗世独立,在天地间踌躇迷惘。
范公的这首词,词牌名为《御街行》,通过描写清秋月夜诉尽心中愁苦。整首词情景交融,虽看似柔情脉脉,却也透出刚健骨力,刚柔并济,浑然天成。开篇以寒风吹叶之声反衬清秋月色的寂静,“碎”字立显落叶飞花的细碎明净,为寒夜平添了几分诗意。后两句,景致由下转上,仰望琼楼玉宇处,华美雄丽的星河,伴着落叶飞花的声音,难掩心中起伏波澜。“空”字突显楼宇中窗棂通透,月光无所阻碍地穿梭在帘前屏后,更加深了人去楼空的无限寂寥。“天淡银河垂地”似有“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高远境界。用如此大气的笔触将内心愁索延伸到更为开阔的时空,范公之笔力可见一斑。“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一句中,久羁之苦的伤情被展现得淋漓尽致。怀念千里之外的人儿,感叹时光漫漫,纵然月色再美,也难止心中伤怀。
再看下阕,将离愁不快诉之于酒,是骚人墨客古已有之的默契。但有的是“一饮结百结,再饮破百忧”,有的却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而范公笔下的离愁却比之后者更为难消难解。“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饮的是酒,流的是泪,觥筹交错间,滴滴断肠泪。若说上阕是落花满阶,月华如练,人在高楼,无言相守,看银河垂地,天清云淡的淡淡幽思离索,悲冷凄清;那下阕便是急转直下,深愁锁心,肝肠寸断,以为能用沉醉来忘却心中的痛苦,但酒还未到唇边就已化作两行苦泪。美酒本是销愁物,怎料寻醉更添愁。想要用酒精来麻痹自己,寻得一时的解脱,竟也成为一种奢望。
“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残灯明灭,寂寞长夜,孤枕难眠,这是一种苦涩,也是一种孤凄。人间世事,难以预料。只是夜深人静的时候,欲饮酒,杯盏在手,人已经泣不成声。美酒入喉竟似一刀刀苦痛,如何消受?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纵然是游园惊梦,醒来却仍是孑然一身。生命就像孤灯一盏,明灭之处,望穿世事沉浮。末三句最是一往情深,李清照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即是脱胎于此处。“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愁肠百结,眉头不能舒展,离魂千回,心事不能遂愿。个中愁苦久久萦绕在眉头心上,不肯罢休。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自古秋日总会掀起一番离愁别绪,无论是游子伤,还是离人怨,其中难以排遣的郁结都在这只字片语中被演绎千回。范公之作也是如此,《御街行》一词写愁绪不流于表面,叙事不虚浮造作,伤怀不陷于绵软,无关风月之艳俗,只有如画文意。阅罢,唯叹一句“风月易销,愁思难解”。如此愁情,独树一帜,别有一番销魂意。
(周子轩 20115165 2011级应用心理学1班)
【简评】
对仗式标题,比较新颖。从宋词中的千百种愁引入,突显范词中的愁,文采亦是不错。又把范仲淹的酒和愁与其他诗人的酒和愁进行对比,对词的分析因此显得更加深入,涉及面显得更广。
一曲秋日的离伤
—— 范仲淹《御街行 · 秋日怀旧》赏析
初读此词,便被带入了那落叶纷飞的晚秋时节。石阶散发着落花的香气,而落叶之音却凄凉中透着无尽的哀伤。远处珍珠玉帘卷起,玉楼中却是已无人迹,夜空清淡,银河仿若洒向大地。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词人不由得生出这样的感慨。皓月当空,月华如练,佳人友人却于千里之外,怎不伤怀?
愁。酒未入愁肠,却已化作相思泪,道是无醉却已醉。一盏孤灯跳动着依稀的火点,忽明忽暗地照着辗转反侧的诗人。此中伤情,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教人怎能回避?
读罢此篇《御街行》,第一感觉是有些许惊讶,范仲淹给人留下的印象,不单是“长烟落日孤城闭”一般边塞大漠的豪情,亦有“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般柔情。范仲淹绘此秋景,融入其深深的离伤,不禁让人为之伤怀。
细读作者对景色的描绘,不禁感慨其入木三分的刻画。首句中,作者便展示了一幅落叶纷飞的景象,“香砌”一词,也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嗅到落英的丝丝香气。随后,夜寂静,寒声碎。作者此处运用了以静写动的手法,而又不乏一份夸张,让落叶仿若砸在地上,传来阵阵琐碎的声响,在这寂静的夜里划破星空,直击人心。此时,作者转写玉楼珠帘、天空银河,用融情于景的手法,把作者对远方佳人的思念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天淡银河垂地”,此句虽仅有六字,却勾画出秋夜里浩瀚的天宇,其磅礴之势直击人心。“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如此美好的夜空之下,月光皎洁如一匹白练,却又谁知,佳人已不在身边。在这一幅雄浑壮丽的月夜美景图下,更显出了作者的愁思。
转看下片,一“愁”字写明了作者此时的情感。“酒未到,先成泪。”不禁让人想到其《苏幕遮》中“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同为借酒消愁,却别出心裁,更添一折,愁绪飘入人心。在这样一个月色如画般的美好夜晚,居所内的灯却忽明忽暗,这两景对比,更加突出了作者孤枕难眠的愁绪。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往事萦绕在眼前心上,无法摆脱,让人想起李清照“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同是无奈的思愁。不去回避,却也无法回避,作者以此淡然收尾,更是加深了他的离伤情怀。
纵览此词,范仲淹不但描绘了秋夜美景,同时抒发了自己对故人的离伤愁绪,有他边塞的豪情,亦不乏斜阳之下的细腻。一曲《御街行》,一曲秋日的离伤,便从范仲淹的笔尖,走进了我们的心头。
(肖荻川 20121589 2012级电子1班)
【简评】
层次清晰地讲出了自己读这首词的体悟,显得情感更为真挚。深入剖析了词人内心的离愁感伤,是这篇文章的独特之处。
上一篇:一向年光有限身 — 人生哲理的诗词
下一篇: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 晏殊词选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