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沽口观海残句
苍山辞祖国,
弱水望邻封。
【注释】五古:五言古体诗的简称。每句五个字,句数不限,偶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不像五律那样讲究平仄和对偶。
弱水:《尚书·禹贡》:“导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弱水上游,即今甘肃山丹河,下游即山丹河与甘州河合流后的黑河,入内蒙古境内,称额济纳河。《山海经》中,“弱水”凡五见。《西山经》:“北五十里,曰劳山,多茈草,弱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洛。”《海内南经》:“窫窳龙首,居弱水中”。《海内西经》:“弱水、青水出西南隅”。《大荒西经》:“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郭璞《山海经注》:“其水不能胜鸿毛。”
鲁迅《古小说钩沉》所辑《玄中记》云:“天下之弱者,有昆仑之弱水焉,鸿毛不能起也。”连鸿毛都不能浮起,自然不能通舟揖。故后人将水浅地僻之处称作“弱水”。此残句中的“弱水”,则引申为交通艰难的地方。
邻封:邻地、邻县。残句中指邻国的疆界。苏轼《与人书》:“托庇邻封,每荷存记。”
【译文】一群热血男儿即将离开祖国,
远涉重洋,
而我却要留下,
但我们都是为了探寻救国救民的真理。
【赏析】一九一九年三月,首批出国的湖南赴法留学青年集合在北京,毛泽东等前往送行,届时,毛泽东因接到家信,知母亲病重,便绕道上海回湘。三月十二日,他们一行顺路到大沽口观海,“登轮前,诸人分韵赋诗,作临别赠言。润之、赞周、文虎等各即席成诗,诗联有‘苍山辞祖国,弱水望邻封’之句,颇有沉雄傲睨之思”。
罗章龙在文中没有指明诗联为谁所写。但在此文发表之前的一九七九年七月二十五日,罗章龙对来访者明确地说此联是毛泽东所做诗的首二句,并详细介绍说:“一九一九年三月,我和毛泽东同送赴法勤工俭学的留学生去上海。……我们十几个青年人步行来到大沽口,时河口结冰,春寒冷风,我们特地选了背风朝阳的地方围坐在一起,讨论祖国的未来、个人的理想。有人提议以海为题,每人做一首诗。我们十几个人都即兴做了诗。我还记得毛泽东诗中头两句是……”
也许是苍山大海触动了青年毛泽东诗兴,“苍山辞祖国,弱水望邻封”二句,气势雄浑,蕴藏着一代伟人宽广的胸怀和宏伟的气魄。
此诗首句写即将赴法的青年,故用“辞”;次句写暂时尚留在国内的青年,故用“望”。诗写热血青年们辞别祖国的苍山,在交通艰难、远渡重洋的情况下,迫切地希望出国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天井
天井四四方,
周围是高墙。
清清见卵石,
小鱼囿中央。
只喝井里水,
永远养不长。
【注释】天井中国传统建筑中,一进房屋与另一进房屋之间的露天隙地。它的四周都有房屋,恰似一口从天而下的井。
清清:清澈见底的样子。
卵石:天井底部一般铺有卵石。
囿:局限。《庄子·徐无鬼》:“察士无淩谇之事,则不乐:皆囿于物者也。”
养不长:养不大。长,长大。
【译文】四四方方的天井周围,是一片高墙。
如同清澈见底的水井,
小鱼只能局限于这很小的地方,
只能喝着井里面的水,
而这样的小鱼,
是永远也养不大,
不会有出息的。
【赏析】一九○六年,十三岁的毛泽东在井湾里私塾上学,塾师毛宇居对学童要求很严,不准他们擅自离开教室。一天,他有事临时外出,嘱咐学童在塾内自学。但他刚走,少年毛泽东就上了山,摘回一书包毛栗,分给所有的同窗,也敬奉塾师一份。塾师返回后,责问毛泽东为什么要违反私塾的规矩,毛泽东朗声回答:“闷在屋里,头昏脑涨。死背硬读,也是空的。”塾师十分恼火,但知道用背书的方法惩罚毛泽东,难不倒这位记忆力很好的学童,便指着天井说:“我要你写诗赞井!”毛泽东沿着天井转了两圈,口占了这首五古。
天井本是不能蓄水的,只供四周房屋采光与雨水流通之用。而水井是蓄水的,浅的可以养鱼。此诗的头三句,写天井的位置与结构特点(铺砌卵石)。接着由天井与水井共一“井”字的词汇特征,转咏水井之鱼,这是由实写转入虚写。而从诗的立意上看,咏井中之鱼,是实写,而以“小鱼”喻学童,指出学童囿在“周围是高墙”的塾舍中,“永远养不长”,语意双关地抨击封闭式私塾教育,则是虚写。托物寄兴,虚实相生,构成了这首浅显的五古的深远意义。这是毛泽东开始吟诗作赋后现存的第一首诗作。
一九五○年,毛泽东在北京会见他的塾师毛宇居时,谈起赞井咏诗的往事,笑着说:“这也是你老师逼出来的呀。”一九五九年,毛泽东回到韶山后,一次酒宴上起身向这位族兄、塾师毛宇居敬酒,毛宇居连忙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泽东紧接着说:“敬老尊贤,应该应该!”师生情谊,溢于言表。
咏指甲花
百花皆竞放,
指甲独静眠。
春季叶始生,
炎夏花正鲜。
叶小枝又弱,
种类多且妍。
万草披日出,
惟婢傲火天。
渊明爱逸菊,
敦颐好青莲。
我独爱指甲,
取其志更坚。
【注释】指甲花:学名凤仙花。一年生草本植物。夏季开花,可供观赏。花和种子均可入药,有活血、消肿、去淤的功效。
渊明爱逸菊:陶渊明喜爱菊花。陶渊明,晋代诗人,曾作彭泽县令。但他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隐居,《饮酒》诗二十首,其五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敦颐好青莲:周敦颐爱莲花。周敦颐,清代学者。曾作《爱莲说》,盛赞莲花“出污泥而不染”。
【译文】在白花争相怒放的时候,
只有指甲花独自孕育着花期。
它在春天才开始长出叶子,
在炎炎的夏日才开出自己的花朵。
它的枝干十分柔弱,
开出的花朵却千姿百态,美丽妖娆。
然而就是这样弱小的指甲花,
却能够在烈日下傲然开放。
晋代的陶渊明喜欢菊花,
清代的周敦颐喜欢莲花,
我却只欣赏指甲花,
就因为它的意志更坚强。
【赏析】毛泽东作此诗时,年仅十四岁。此诗前八句写凤仙花春季生叶、夏季开花、叶小枝弱、种类颇多等特点,少年毛泽东认为,凤仙花最大的特点是在“百花皆竞放”的时节,它不与百花争芳斗艳,“独静眠”于百花之中。另一特点则是“惟婢傲火天”。“婢”字,贴切地比喻凤仙花的弱小;而这样弱小的花,竟在炎热的盛夏傲然开放!这句为诗境的开创作了有力的铺垫。
末四句,从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与“我”独爱指甲花的类比中,点出“取其志更坚”的诗旨。
全诗托物言志,歌颂敢于蔑视严酷环境的精神。这首古风在写作技巧上已相当纯熟,表明少年毛泽东诗词创作已有较深厚的文字功底。
挽易吕陶
去去思君深,思君君不来。
愁杀芳年友,悲叹有馀哀。
衡阳雁声彻,湘滨春溜回。
感物念所欢,踯躅南城隈。
城隈草萋萎,涔泪侵双题。
采采馀孤景,日落衡云西。
方期沆瀁游,零落匪所思。
永诀从今始,午夜惊鸣鸡。
鸣鸡一声唱,汗漫东皋上。
冉冉望君来,握手珠眶涨。
关山蹇骥足,飞飙拂灵帐。
我怀郁如焚,放歌倚列嶂。
列嶂青且茜,愿言试长剑。
东海有岛夷,北山尽仇怨。
荡涤谁氏子,安得辞浮贱。
子期竟早亡,牙琴从此绝。
琴绝最伤情,朱华春不荣。
后来有千日,谁与共平生?
望灵荐杯酒,惨淡看铭旌。
惆怅中何寄,江天水一泓。
【注释】挽易昌陶:悼念易昌陶。易昌陶去世后,毛泽东在致友人的信中说易昌陶“工书善文,与弟甚厚,死殊可惜”,并抄录了这首词寄上。易昌陶,字咏畦,湖南省衡山人?熏是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时的同班同学与挚友,他思想进步,品学兼优,关心国事。一九一五年三月,易昌陶不幸在家中病逝,同校师生,深表惋惜。同年五月二十三口,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为他开追悼会,全校师生共送挽诗挽联二百五十六幅。毛泽东含悲,写下这首挽诗。
去去:越去越远。宋代柳永《雨霖铃》词:“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愁杀:愁杀,极言悲愁之甚。
芳年:青春少年。
衡阳雁声彻:衡阳回雁峰雁鸣声响彻云霄。相传衡阳有回雁峰,秋天北雁南来即到此为止,春天返回北方。
春溜:春水。溜,迅速的水流。
感物念所欢:物,事物。这里指秋雁春水。欢,古代女子对所恋男子的爱称,这里指好友。
踯躅:徘徊不前的样子。
南城隈:南城墙拐弯的地方。
隈:弯曲的地方。
萋萋:草长得茂盛繁密的样子。唐代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涔泪侵双题:涔,泪水涟涟的样子。侵双题,浸湿了两颊。侵,通“浸”,浸湿。
双题:即双颊。
题:额头。
采采:这里指众多的样子。《诗经·察风·蒹葭》:“蒹葭采采。”
孤景:孤影。景,同“影”。
沆瀁:义同“汪洋”,水深广的样子。左思《吴都赋》:“澒溶沆瀁,莫测其深,莫究其广。”
零落:原指草木凋落,这里比喻人的死亡。
匪所思:不是所能想到的。
匪:同“非”。
汗漫东皋:汗漫,本指漫无边际的样子,这里指漫步。
东皋:泛指田野或高地。
冉冉:缓慢前进的样子。
涨:扩大。
蹇骥足:蹇,本指跛足,这里指行走艰难。骥足,良马,这里比喻俊逸之才。
飙:疾风。
列嶂青且茜:列嶂,并立如屏障的群山。茜,草茂盛的样子。
岛夷:指日本帝国主义者。
北山尽仇怨:北方群山之间尽是仇视我们的冤敌,这里指沙皇俄国。
荡涤:荡涤,冲洗,这里指赶走侵略者。
谁氏子:谁家子。
浮贱:对自已谦卑的说法。
子期竟早亡,牙琴从此绝:钟子期竟然早早地去世了,俞伯牙因为失去了知音,从此不再弹琴。子期,钟子期,春秋时楚国人,精通音律。传说琴艺精湛的伯牙鼓琴,琴声中含有高山流水的意境,子期心领神会,成为伯牙的知音。子期死后,伯牙认为世上再没有知音,便将琴摔断了,不再抚琴。
牙琴:伯牙的琴。牙,俞伯牙。作者在这里把易昌陶比为钟子期,自喻为俞伯牙,意即易昌陶是自己的知音、挚友。
朱华:红花。
荐:献,进。
铭旌:竖在灵柩前以表记死者姓名的旗幡。
惆怅:情怀伤感的样子。
泓:水深的样子,比喻情深。
【译文】我对你的思念越来越深,而你却不再回来。
这让青春少年的朋友充满了悲愁和哀伤。
衡阳的天空中,大雁的鸣叫响彻天际,
湘江的春水又开始了奔流。
睹物思人,
让我在南城墙的拐角处一次次徘徊不前。
那里的草长得茂盛繁密,
就如同泪水涟涟,浸湿了我的脸颊。
日薄西山,芸芸众生中,只留下你的影子,
本来期待着与你一起畅游五湖四海,
但却没有料到你英年早逝。
一想到“永诀”,
自已就会在半夜里惊醒,心情更加沉痛。
由于思念和悲伤所致,
夜里常无目的地逡巡于田埂之上,
恍惚中好像看见亡友慢慢地走过来,
然而无奈路途遥远,关山牵绊。
我满怀忧郁,在群山中放声歌唱。
望着茂密繁盛的群山,我希望能为国家分忧。
赶走日本和俄国的侵略者,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由于钟子期的早早去世,失去知音的俞伯牙从此不再弹琴。
失去你的我,今后的日子有谁能来陪我度过呢?
在你的灵位前,向你进一杯酒,
就让深深的江水来寄托我对你的哀思吧。
【赏析】这是一首悼念亡友的挽诗,深得悼亡之体。作者表达了挚友早逝的痛惜、悲伤之情,忧国忧民的报国情怀,以及改造旧世界的宏图远志溢于言表。
全诗共四十句,从作者所流露的感情脉络赏读,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思念亡友(第一句至“涔泪侵双题”)。思念是这一部分的主旨,“去去”是说易昌陶去世了,而且越去越远,接着连用两个“思”字,表明作者的深切思念之情。
“愁杀”、“悲叹”均表达了因挚友英年早逝而产生的无限忧伤和哀思。接下来四句写睹物思人。“衡阳雁声”如故,“湘滨春溜”依旧,可是已物是人非。从前是两人欢欣与共,现在却留下一人伤心流泪,在黄昏时分,作者只能孤独地徘徊于城墙下。
第二部分,痛失亡友(“采采馀孤景”至“握手珠眶涨”)。痛惜是这一部分的主旨,也是全诗的基调。
以“采采”、“日落”之景物衬托“孤景”,极言痛失挚友后的哀悼之情。失去挚友本已哀伤至极,何况自己与亡友还有一番宏大的游览祖国河山的计划没有付诸实践。一想到“永诀”,自已就会在半夜里惊醒,心情更加沉痛。由于思念和悲伤所致,夜里常无目的地逡巡于田埂之上,恍惚中好像看见亡友慢慢地走过来。
第三部分,追忆亡友(“关山蹇骥足”至“朱华春不荣”)。抒发主人公失去了实现共同理想的挚友,对亡友的哀悼之情,只有通过“放声”来排解心中的悲痛。
接下来六句具体抒写他们共同的理想——驱除侵略中国的敌寇。为实现这一理想,主人公并没有以为他们的“浮贱”相推辞,从而使诗人的悲痛注入了深厚的内容,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主人公以历史上的钟子期喻指亡友,以伯牙比自已,说明他们之间的友谊之深,而“朱华春不荣”又最使人伤情。因此说追忆是这一部分的主旨。
第四部分,祭奠亡友(“后来有千日”至结束)。祭奠是这一部分的主旨。主人公叹琴绝花凋,发出了今后的时光还有谁能与我共同报国的感叹,悲痛之情,十分感人。可是人死不能复生,无奈只能以荐酒、看铭旌的方式寄托哀思。最后,抒情主人公遥望一泓江水,以深沉的江水衬托,使这种感情更加鲜明感人。
这首诗的突出特点是以回环往复,层层深入的艺术手法,表达主人公对挚友英年早逝的痛惜和思念之情。
全诗低回沉郁的意蕴与昂扬豪放的风格高度统一,在沉痛的哀思中融汇着一股阳刚之气和报国之情。主人公面对祖国河山的报国愿望,献身精神,堪称那一时代先进青年的代表。
上一篇:《明耻篇》题志鉴赏
下一篇:泪眼问花花不语 — 闺中情思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