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秋收起义
(一九二七年)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题解】
1927年,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后,国共两党的合作破裂。“七四”中共政治局扩大会议经过改组的临时政治局常委会(五人:张国焘、周恩来、李立三、张太雷、李维汉)断然决定三件事:拟在南昌举行军事起义;在秋收时节,组织湘鄂粤赣四省农民暴动;召集中央会议,制订新政策。
时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的毛泽东于1927年8月初曾向中央提出《关于湘南运动的大纲》,设想以湘粤边界的汝城县作为起义中心。八七会议后,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身份回湖南传达会议精神,改组省委,领导秋收起义。9月初,毛泽东在安源张家湾主持会议,部署秋收起义。9月6日,湖南省委决定暴动日期。9月9日,秋收起义在湘赣边界修水、铜鼓、安源三地爆发,形成了三路分别向平江、浏阳、萍乡推进的态势。在这种形势下,毛泽东写成《秋收起义》一词。由于敌强我弱,起义受挫,毛泽东当机立断,命各路部队停止进攻。经文家市会议、三湾改编,毛泽东率秋收起义余部奔向井冈山,建立了中共武装斗争的第一个根据地。
【注释】
[镰刀斧头]指中共党旗上的标志镰刀、锤子。锤子当时被误认作“斧头”。
[匡庐]庐山。见七律《登庐山》注。首次发表时作“修铜”,指江西修水、铜鼓。结集时改“匡庐”。
[潇湘]潇水、湘水,借指湖南。首次发表时作“平浏”,指湖南平江、浏阳。结集时改为“潇湘”。
[同仇]语出《诗经·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品评】
秋收起义的直接后果是促成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它的象征意义是中国共产党开始实施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一首短词,仅仅50字,却要表现这历史大事,岂易事哉!然而,这阕词却极具个性地描述了秋收起义的大势。上阕“军叫工农革命”,写红军诞生;“旗号镰刀斧头”,写共产党领导;三、四句,则写起义路线、方向。词语通俗易懂,诵于通衢,贩夫走卒亦能领会。或许,诗人就是要让起义者们载舞而歌之!
下阕,带有追述倾向。状“地主压迫”,用“重重”;状“农民同仇”,用“个个”。言压迫之甚与反抗之烈。此“有压迫必有反抗”之写照。结句“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收煞性点题,并总说秋收起义对于中国形势的影响。“霹雳”,雷电也。有雷鸣,急风随之,骤雨随之,天变,地变亦随之。故全篇收于“霹雳”二字,余声绵绵,余义绵绵。
上一篇:毛泽东《虞美人·枕上》赏析品评
下一篇: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鉴赏品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