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诗词原文、注解与赏析
(一九五〇年十月)
一九五〇年国庆观剧,柳亚子先生即席赋浣溪沙,因步其韵奉和。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题解】
“浣溪沙”,本为唐代教坊中的曲子,后形成词牌,又名“浣沙溪”、“小庭花”、“满院春”、“玩丹砂”、“广寒枝”等。双调,42字。前段三句,三平韵。后段三句,两平韵。柳亚子《浣溪沙》前小序云:“十月三日之夕,于怀仁堂观西南各民族文工团、新疆文工团、吉林省延边文工团、内蒙文工团联合演出歌舞晚会,毛主席命填是阕,用纪大团结之盛况云尔!”所谓“命填”,是这样的:柳入座,坐于毛泽东前排。二人互致问候后,毛泽东高兴地说:“这样的盛况,亚子先生为什么不填词以志盛?我来和。”柳亚子闻言,当场填《浣溪沙》一首以呈。词曰:“火树银花不夜天,弟兄姊妹舞翩跹。歌声唱彻月儿圆。不是一人能领导,哪容百族共骈阗?良宵盛会喜空前!”次日,毛泽东在宣纸上手书一词“奉和”,这便是“长夜难明”一词。
【注释】
[步其韵奉和]依照别人原诗、原词之韵脚、格律作诗词相和而献之。
[赤县]指中国。战国邹衍有内九州、外九州之说,称中国为“赤县神州”。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一唱雄鸡天下白]从李贺《致酒行》“雄鸡一声天下白”改易化用。为协平仄,改为“一唱雄鸡”。
[于阗]古西域国名。今为新疆县名。1959年改为“于田”。
【品评】
和诗、和词之难,在于必须“应和”别人。步别人之韵不越雷池,和别人之情不背常理,希金声而玉振,戒南辕而北辙。柳亚子为诗词里手,与其相“和”,更增其难。今将“呈词”与“和词”对照而观之,柳亚子的书生意气与毛泽东的领袖气度还是各依其艺术个性得以充分张扬。
柳氏“呈词”,是一首十分有现场感的作品,它紧紧扣住晚会“盛况”铺陈辞采,就中一句,赞扬毛泽东的领导之功。毛泽东“和词”,则完全跳出那场晚会,落笔便是“长夜难明赤县天”,将全中国收入视野;二、三两句,不单将“魔怪”与“人民”对举,显示批判意义,而且回溯“百年”。两词上阕三句相比,境界自有小与大、暂与久、和乐与苦难的区别。毛泽东的忧患,在国家,在人民。
下阕,诗人化用李贺成句,以“一唱雄鸡天下白”表现中国革命胜利。在时间的纵向延伸上,与上阕的“长夜”形成照应;在空间的横向拓展上,“天下”又与“赤县”构成联系。此句一出,上阕“夜”的黑色基调立即化为辉煌。李贺诗句,毛泽东仅调换了一下词序,改动一字,突出了“一唱”的声音主体,比“雄鸡”的主体更为超然、轻快。李贺原诗,是写醉态的,故日出而“我有迷魂招不得”。毛泽东则十分清醒,他盼着鸡鸣天晓,他所领导的革命就起着迎接光明的任务,所以他对于胜利后中国的巨变,有更为准确的描述:“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用“万方乐奏”表示太平盛世,极准、极雅、极真实。这便是老百姓所谓“唱着过”。“诗人兴会”与上阕“人民不团圆”又是照应着的,“诗人”,指柳亚子,也指自己。
因为是“和”词,毛泽东尽管视野开阔、忧患深远,仍然未忘“晚会”的“盛况”与柳亚子“即席”填词的善意,所以这首词的结句,仍取回归本事的姿态,写到“于阗”之“乐”,和柳亚子之“词”。此乃思虑周全,以待人以礼。
全词六句,仅42字,即包容了百年历程、新旧之变。词的容量,来自心的容量,无疑也。当柳亚子为晚会那即现即逝的热闹陶醉填词时,毛泽东却抚今追昔,抒发了自己的“世纪悲欢”——这个“诗人兴会”,如此因人而异。
用数字强化对比,为这首词特征。另,和词赞柳亚子为好“诗人”,投桃报李,互致善意,使两阕词保持了艺术构思的映照与统一,不可忽略。
上一篇:毛泽东《七律·和柳亚子先生》诗词原文、注解与赏析
下一篇: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诗词原文、注解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