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态炎凉,黯淡了一个响亮的名字
——卢纶《塞下曲·其二》
塞下曲·其二
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雕翎箭能射穿磐石,却射不穿生命的藩篱。
这是一个名留青史的形象。瀚漠刮起沙暴,英武魁伟的将军身披金甲,立马横刀,箭矢既发,胡骑应弦而倒。皂旌和藤牌被丢弃在沙海,漫卷而来的匈奴骑兵面对“飞将军”,就是在面对强大的汉王朝,阴山的狂飙唏嘘成轻飔,犯边的敌骑溃不成军。
这是一个广为人知的故事。月光晦暗的塞外,风声阴惨成虎啸,巡游的将军将膂力拉进角弓,将骁勇渗进箭杆。一声断喝,雕翎箭百步穿杨,直刺风中的黑影。及翌日观之,不见猛虎,唯见巨石!深深没入石棱的箭镞只留着一截白羽,昭示着将军的骄傲。
这样的形象和故事只属于李广。汉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匈奴大举犯边,李广以良家子弟身份从军抗击匈奴。由于骁勇善射,李广逐渐由普通一兵升至陇西都尉,不久又升为骑郎将。吴楚七国之乱起,李广任骁骑都尉跟随太尉周亚夫抗击吴楚叛军,因勇夺叛军帅旗而扬名于昌邑城下。平定七国之乱后,李广被任命为上郡太守,此后,李广又相继在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一带做太守,足迹几乎踏遍了阴山一线。李广的强弓铁骑所到之处,已然成为汉帝国流动的长城,这位戎马倥偬的将军,一生历经大战七十余次,让强悍的匈奴充分领教了他的神威,在他的面前,射雕手纷纷落马,而上万匈奴骑兵常常被一支孤军吓得踟蹰不前。李广的勇武震慑胆敌,而李广的爱惜士卒更赢得部下的拥戴,史载,李广“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史记·李将军列传》)
然而,尽管阴山的界碑高高耸立着飞将军的名字,却最终难以走进皇帝封赏功臣的目光。这位讷口寡言的将军太不善宣扬自己的功劳了,他只知杀敌报国,甚至闲暇时的游戏都是“画地作军阵”,“射阔挟以饮”。他不知道作为一个封建王朝的将军,仅仅有爱士之心、杀敌之勇是远远不够的,复杂的官场、复杂的世态能黯淡一个响亮的名字,若是不想让自己的功绩湮没在如雪片般飞往京师的奏表中,就必须学会曲意逢迎,学会渲染战果;而李广那支深入敌营的骑兵又实在走得太远,一路没有震耳的钟磬,也没有堂皇的鼓声。李广的孤军是一支插入匈奴的利剑,这支利剑让匈奴心头低血;但同时,这支利剑又由于势单力孤,常常陷入铁桶一般的敌阵之中。史载,李广有一次曾率军西出雁门关,被成倍的匈奴大军包围,终因寡不敌众而受伤被俘。匈奴单于久仰这位“飞将军”威名,命令手下:“得李广必生致之。”(《史记·李将军列传》)然而,当匈奴骑兵将受伤的李广放在两匹马中间,准备将其放入用绳子结成的网袋里拉回敌营的时候,这位神勇的将军却瞅准机会飞身跃起,将一名敌将推落马下,继而骑马绝尘而去。这段战场上的插曲再次使李广成为匈奴心中的神话,但李广也因为是役失利,被汉廷贬为庶人。
与匈奴对阵的沙场当然离不开“飞将军”,就在李广赋闲回家不久,匈奴再次犯边,武帝再度将这位神勇的将军派上战场,李广再次成为匈奴的噩梦。然而,胡须花白的李广仍旧是一位被朝堂遗忘的将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彼时,许多李广的同僚甚至昔日部下早已纷纷列侯受封,李广的从弟李蔡,“为人在中下,名声出广下甚远,然广不得爵邑,官不过九卿,而蔡为列侯,位至三公。”(《史记·李将军列传》)面对不公的境遇,李广拭一把老泪,仰天长叹“岂吾相不当侯邪”?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大将军卫青与骠骑将军霍去病深入漠北打击匈奴。李广在多次请缨未果的情况下,再次率一支孤军深入敌营,终致迷路,贻误军情,当有司查问,这位郁闷的将军再也无法掩饰内心的悲愤,他对自己的部下说:“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史记·李将军列传》)言毕便拔刀自刎。而同一时刻,时空里又喧响起汉文帝的声音:“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威震敌胆的李广,能用一杆长枪掀起瀚海的沙暴,却握不住悲伤的一滴泪。
上一篇:胡曾《细柳营》诗词赏析
下一篇:王维《李陵咏》战争英雄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