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铠甲的光芒中隐身
——郭子仪《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广运舞》
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广运舞
郭子仪
於赫皇祖,昭明有融。
惟文之德,惟武之功。
河海静谧,车书混同。
虔恭孝飨,穆穆玄风。
谋兵,郭子仪骁勇善战,威震敌胆;谋身,郭子仪同样可以连伴四君,全身而退。细数中国历代官员,像郭子仪这样,深谙谋兵与谋身之道的,可谓凤毛麟角。
很难想象,没有了郭子仪的李唐王朝,会是怎样一番景象,这位连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的名将,生活在风雨飘摇的中唐,不能不说是唐帝国的一桩幸事。天宝十四载(755),“渔阳鼙鼓动地来。”安禄山、史思明将黑色的旌幡插成一片阴霾,迅速向长安推进;而彼时,正沉溺于杨贵妃凝脂香肤的唐玄宗又自折羽翼,两员边关悍将高仙芝和哥舒翰在其错误指挥下,相继被杀被俘。当洛阳长安两京沦陷,安史叛军杂沓的马蹄叩碎大明宫的青砖,唐玄宗狼狈奔蜀,在鸟的哀鸣声中,这位风流皇帝失去的不仅是明眸皓齿的宠妃,还有一个河晏风清的大唐盛世。
郭子仪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呼啸而出。仓皇即位的唐肃宗想到了在漫天阴霾中曾拨开过一片晴空的武举郭子仪,火线任命其为兵部尚书。而郭子仪也并没有辜负圣望,在兵力不足、士气低迷的关键时刻,迅速整肃军纪扩充兵源,很短时间内就集结成一支可以和安史叛军抗衡的队伍。在其出神入化的指挥下,郭子仪的朔方军一路攻城拔寨,势如破竹,先后收复河东、潼关等失地。随着安禄山在全线溃败之中被其子安庆绪所杀,两军的对垒已成逆转之势,在此战果下,郭子仪乘胜追击,所向披靡,迅速收复洛阳、长安两京。当一身疲态的唐玄宗以太上皇的身份被迎回长安,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杨贵妃失落的香枕,“安史之乱”已成为他再也不敢回忆的噩梦;倒是他的儿子肃宗厚道些,在堂皇的仪仗和震耳的鼓乐声中,肃宗手抚郭子仪征尘未洗的双肩,言出肺腑语重心长:“虽吾之家国,实由卿再造。”(《旧唐书·郭子仪》)
李唐王气得以延续,郭子仪是当之无愧的再造之臣,但再造之功往往会逆转成杀身之祸,能够参透这一历代功臣宿将无法解开的禅关,正是郭子仪的高明之处。在肃宗立国未稳之时,郭子仪是讨伐安史余孽的主力,被封为国家中兴之臣,但当历时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接近尾声,郭子仪兵权印信也被随之褫夺。如果换作他人,面对这样的“回报”难免要郁闷出病来,但郭子仪却安之若素,心如止水,在长安赋闲的日子里,没有生出一句怨言。事实上,在随后的若干年中,郭子仪始终都在面对着这样的境遇:每当边关不宁,皇帝第一个想到的人选便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郭子仪,而一朝边事平息,等待他的不是朝廷的敕封,而是兵权的收缴,肃宗朝如此,代宗朝亦然,平藩镇之祸,息吐蕃之乱,老当益壮的郭子仪总是率军冲杀在前,但每次班师凯旋之后,郭子仪却又总在如履薄冰。天下疑心最重的人是皇帝,平庸的皇帝疑心就更重,受鱼朝恩、程元振等一批奸佞小人的谗言蛊惑,肃宗代宗两帝都不敢让郭子仪把持重兵,而郭子仪也低调行事,谨小慎微,从不给群小半点口实。史载,郭子仪祖坟曾被鱼朝恩挫骨扬灰,时郭子仪正带兵退敌,肃宗担心他闻听此事后会立刻兴兵反唐,而令肃宗没有想到的是,郭子仪班师回京后,竟对肃宗泣道:“臣久主兵,不能禁暴,军士残人之墓,固亦多矣。此臣不忠不孝,上获天谴,非人患也。”(《旧唐书·郭子仪》)心中泣血的郭子仪深知,世上最难防的人其实是奸佞小人,在杀敌的战场,要学会躲过流矢鸣镝,在尔虞我诈的官场,同样要学会韬光养晦,明哲保身。这是郭子仪的一道“护身符”,正因有了这道“护身符”,才使郭子仪在阉竖当道的中唐得以毫发无损,而曾与他并肩作战的另一位唐代名将李光弼则因生性耿直,最终遭鱼朝恩一党百般陷害,恹恹而死。
“於赫皇祖,昭明有融。惟文之德,惟武之功。”太庙钟鼓齐鸣,郭子仪在慷慨激昂地为皇帝朗诵着贺辞,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在贺辞的背后,这位行伍出身的将军隐藏的其实是一种高妙的政治智慧。“伴君如伴虎”,如何处理臣子与皇帝的微妙关系,历来都是一个难题,但郭子仪破解起来却沉稳而老辣。史载,唐代宗曾以功封郭子仪为尚书令,此职在太宗起事前曾经担任,开国之后一直不曾授封臣子,郭子仪深知其中厉害,悚然警觉,连续两年拒辞不受。心细如发的郭子仪晓得,连辞不就既可以给足皇帝面子,又不会将自己置于众矢之的。当然,郭子仪并不想成为皇帝眼中的异类,对皇帝的其他赏赐他都要照单全收,尽管肃宗、代宗两位皇帝都不敢让郭子仪拥兵自重,但为了安抚这位李唐帝国的中流砥柱,赏赐却必不可少。史载,郭子仪家“良田美器,名园甲馆,声色珍玩,堆积羡溢,不可胜纪”,“家人三千,相出入者不知其居。”(《旧唐书·郭子仪》)偎红倚翠推杯换盏的郭子仪实际上再清醒不过:皇帝需要的是一位能护卫江山的人,没有自己六十余载的东征西讨,皇帝根本无法坐稳江山;但这同时又是一个悖论,没有一个皇帝希望他的护卫者过于强势,太强势了,皇位便会铺上针毡,危机便会暗中滋生。显然,没有政治野心的臣子是最让皇帝放心的臣子,而郭子仪就是要做这样的臣子。对于李唐王朝这位小心翼翼的呵护者,还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打金枝》的故事可作佐证。史载,郭子仪第六子郭暧娶代宗女升平公主为妻,值郭子仪大寿之日,拜寿的晚辈中独不见升平公主,众兄嫂都嘲笑郭暧惧内。郭暖气愤之下,回家痛殴公主,并对其厉声斥责,升平公主向代宗哭诉,代宗知是夫妻气话,并未在意。而郭子仪听说后,却颇觉大逆不道,他亲自绑了郭暖到代宗面前谢罪,并动用家法对郭暖狠狠杖责一通方算了事。
时刻保持警醒的为官之道最终给郭子仪带来福寿双全的美满人生。从一介地方军官做到汾阳郡王,再到德宗朝被尊为“尚父”,其荣耀已位极人臣,不仅如此,郭子仪的八子七婿也皆朝廷高官,一朝天子唐穆宗更是其重外孙,郭门显赫,再无可复加。“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侈穷人欲而君子不之罪。”(《旧唐书·郭子仪》)当八十五岁的郭子仪在平静中死去,废朝五日的国唁,增高一丈的坟茔,与其说在昭示着一个皇帝的哀伤与敬意,莫如说是在张扬着一个臣子高超的谋身侍君之道。
上一篇:于濆《金谷感怀》诗词赏析
下一篇:白居易《轻肥》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