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过南剑双溪楼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
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
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
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
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
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
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
【题解】
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春,已在带湖闲居十年之久的辛弃疾被重新起用为福建提点刑狱。次年春,受召入朝,留在朝中作太府少卿。为期刚半年,朝廷又派他重回福州任知州兼福建路安抚使。返闽后他大刀阔斧改革弊政,扩军练军,招来既得利益者的不满和嫉恨。绍熙五年(1194)秋,辛弃疾再次被诬告落职,只得再度回到江西农村闲居。在归途中,他经过南剑州(治所在今福建南平市),登上双溪楼,写下了这首词。双溪楼,因建在南平剑溪、樵川二水汇流之处而得名。
句解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
此时的辛弃疾已经五十五岁,南归已经三十三年。站在高高的双溪楼上,他又习惯性地朝西北方向眺望。然而,映入他眼帘的,却是西北上空遮天蔽日的浮云。浮云之下的中原失地,会是如何一片水深火热、生灵涂炭啊!
想到这些,辛弃疾心潮难平。他环视四周,只见剑溪边的山峰峭拔千仞,如长剑斜立天边。这启发了他:“倚天万里须长剑”,要想收复中原,重整万里江山,同样需要如此强有力的力量。
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
由设想中的倚天长剑,词人又就地想起了剑溪所埋的两把灵异宝剑。
据《晋书·张华传》,西晋张华见斗、牛二星间有紫气,向雷焕请教。雷焕回答这是宝剑神光冲天,宝剑应当在江西丰城地区。张华于是派雷焕到丰城任县令,果从地下掘得双剑,一名“龙泉”,一名“太阿”。挖出宝剑当晚,斗、牛间的紫气就消失了。雷焕送一剑给张华,一剑自佩。张华死后,其剑随之失踪。雷焕死后,其子持剑过延平津(即剑溪),宝剑忽于腰间跃出,飞入水中。下水寻找,不见宝剑,只见双龙盘旋,顷刻间,水面光彩照人,波浪翻腾。
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
词人并未得见宝剑的冲天神光,只觉山势高峻,而传说中宝剑化龙之潭空空荡荡,只剩下一潭冷水。举头望空,月色明亮,星光暗淡。
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一心寻求宝剑的词人想点起火把,到潭中探寻,却又担心惹起水底妖魔兴风作浪。“燃犀”典出《晋书·温峤传》:东晋将军温峤路过牛渚矶,水深不可测,人言水中多妖。温峤点燃犀角下照,一会儿,水底就涌出各种妖怪。“鱼龙”,指水中妖魔。“惨”,狠毒之意。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
不能深入潭下,词人只好继续在楼上观山峡江涛。剑溪、樵川两条江水汇合后,流过高高的双溪楼,水势激荡,奔腾欲飞,却因有峡谷的束缚,不得不有所收敛。
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
看着汹涌的江流被峡谷所束,词人想到了受制于时局的自己。他对自己说,“我”已经老了,不妨一壶冷酒,一张竹席,退隐闲居,不问世事,悠悠闲闲地度过余生吧。
“元龙”,汉代名士陈登的字。陈登心系天下,忧国忧民,辛弃疾在此以其自喻。历经多年奋战、磨难,他已经老了,疲惫不堪,此番又遭罢退打击,只好强作达观,劝慰自己。
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
站在这“危楼”之上,一时间,千年兴亡的历史长河,百年兴衰的国家命运,还有自己几十年间的身世浮沉、喜怒哀乐,一并从词人眼前流过。此时的他,胸中该翻滚着多少波涛?
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
心潮澎湃的词人再次将目光投向远方:夕阳西下,试问是何人在斜阳中的沙岸边卸帆系舟?
收起缆绳,意味着不再扬帆,意味着回家。尽管此时的辛弃疾胸中依然满怀着激情,心中依然记挂着国运,但他也只能归去“高卧”了。
评解
辛弃疾的登览词多写得雄放壮阔,而这首词摭取当地传说,关合眼前景色,婉曲顿挫,并非径自豪放一路。
词的上片以宝剑起兴,呼唤“倚天剑”扫荡西北浮云妖孽,豪气笼盖全篇。接着援引宝剑在此地化龙的神话,以用来克敌制胜的“宝剑”已难寻到,象征南宋抗金力量久遭沉埋,难以重振。继之以想燃犀寻剑,却又怕水中妖魔作怪,暗喻自己虽想继续报国,却遭小人阻拦。下片先以峡束苍江比喻英雄受困于时局,然后写内心的矛盾:一方面深深忧虑国家前途命运,一方面无能为力,只能勉强安慰自己“不妨高卧”。全篇悲慨难抑,沉雄顿挫,呈现出典型的稼轩词风格。
上一篇: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诗词赏析
下一篇: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