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题解】
这首诗是诗人在访僧问道漫游中的作品。
【解读】
全诗四句,诗意发展分两层。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高耸触天的寺楼,足有上百尺高,站在上面抬抬手就可以把星星摘下来。〕
第一层,通过“楼高百尺”、“可摘星辰”的夸张描写,极为生动地表现了寺楼高耸入云的雄伟形象与非凡气势。
第一句,突出了“危”、“高”的描绘,形象地表现了寺楼的挺拔与险峻。
“危”,言楼的高耸状,但与“高”的色彩不同,“危”有挺拔险峻的意思,特别是坐落在高山之上的寺楼,用“危”来形容更能表现出它的高大气势。“危”用作首句首字,给全诗贯注了雄伟的气势,为下文夸张的描写和浪漫的想象创造了和谐的气氛。句中的“高百尺”和“危”字,同来修饰“楼”,“百尺”将“危”具体化,形象化,写出了“楼”的摩天之状。楼“高”而“危”,同义词在同一诗句中出现,而且各有新意,使高山之巅的“百尺”寺“楼”形象更为高大巍峨。“危楼高百尺”,用了“高百尺”和“危”四字来描写“楼”的险峻高大,笔墨集中,夸张恰到好处,增强了艺术的真实感,一座触天而立的“危楼”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第二句,通过站在“危楼”上“可摘星辰”的夸张描写,进一步烘托了寺楼的“危”与“高”。
“摘星辰”紧承首句的“危”字,因寺楼高大,站在上面像是星星伸手可摘似的。首句的“高百尺”呼启着次句的“星辰”,“楼高百尺”,给人以百尺楼头星星高挂的感觉,足见“危”与“高”的艺术效果。这种百尺楼头挂星星的感觉的产生,恰恰是夸张手法艺术感染力的表现。这种艺术夸张,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带有浓厚的浪漫意味。句中“摘”字所描写的动作极为形象,优美,启人联想。“摘”又紧承首句的“高”字,在高楼上“摘星辰”,是多美的形象,多美的情态,妙不可言。
首句的“危楼”是写下,是静态描绘,次句的“摘星辰”是写上,是动态描写。写上而衬下,楼显得更高,星星显得更矮,境界也更深。“手可摘星辰”,夸张的意味很浓,浪漫的色彩很重,将寺楼的“高”“危”写得更为形象,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夜宿高入云霄寺楼上的人,行动蹑手蹑脚,连说话也压得很低很低,唯恐声音大了,会打扰天界的神仙们。〕
第二层,通过“不敢”“恐惊”的想象,将夜宿山寺的人行动轻慢话语压抑的神态写得活灵活现。
第三句,写夜宿山寺的人神秘的情态。
“不敢”二字非常传神,可以想见在“危楼”上住宿的人,行动是何等的小心拘谨,大概每行一步都会忐忑不安的。“不敢”紧承“高百尺”“摘星辰”而来,寺楼高危,天界近在咫尺,说话也只能咬耳低语,绝不敢高声朗朗,即使是大呼气儿也怕会使天界不宁!“不敢”,勾画出了一副静穆而又有点神秘色彩的面孔,动中寓静,静得空气都快凝结了。“不敢”的艺术感染力,甚至会使我们在读诗的时候也会不自觉地把声音压低下来。第三句中的“高”和首句的“高”互映,只因“楼高百尺”,极近天界,星星才举手可摘。楼“高”若再加声“高”,会把天界震塌的,那还了得!两个“高”字意境各不相同,前一个“高”字指写楼的伟岸,强调气势;后一个“高”字描绘的是细声低语,笔触细腻,色彩神秘。“不敢高声语”刻画入微,将夜宿人的声、色、神描绘得惟妙惟肖,形象感人。
第四句,写夜宿山寺的人微妙的情感活动。
“惊”紧承“高”,寺楼与天界相距如此之近,抬手可摘星星,说话气儿大了就会动“天”惊“神”,这是因为楼高声高而“惊”。“高楼”“高声”在意义上紧密相连,相辅相成,产生了异常的艺术感染力。“恐”,即怕,为何而恐?楼高百尺,高声说话,就会震动神人。“恐”,写出了夜宿寺楼的人微妙的心理活动。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之所见,所想;后两句,是写夜宿寺楼的人之所为,所想。上联写的是“百尺楼头挂星星”的静态景观,下联是对夜宿人动态的描写。上联的“静”服务于下联的“动”,以静衬动,更为形象地写出了“不敢高声语”,实则是“悄悄语”。诗以“恐惊天上人”作结,突出了主题,强化了主题,给诗涂上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综述】
诗人以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方法,从正面和侧面描写了寺楼的高大壮观。
全诗围绕着寺楼之“高”着笔,首句,以“危”和“高百尺”正面写;二句,用举手“摘星辰”从侧面衬托寺楼的“高”;三、四句,以说话怕惊动天界人来烘托山寺之“高”。诗的想象奇特,意境优美。诗人通过“不敢”“恐惊”的想象,把住宿山寺的人微妙的心理活动刻画得生动逼真。诗人用夸张的手法,通过举手“摘星辰”的细节描写,把寺楼烘托得既像在人间,又像在天上,富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增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上一篇: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解读|赏析综述|题解
下一篇:李白《送友人》原文解读|赏析综述|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