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题解】
据袁枚记载,李白游桃花潭是在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当时泾州(今安徽泾县)桃花潭村豪士汪伦得知李白欲来,便热情写信邀请他访问桃花潭。信中说:“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欣然应邀前往,汪伦这时才解释说:“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并无万家酒店。”李白大笑。李白在桃花潭逗留数日,主人以桃花潭米酒款待之。诗人和汪伦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汪伦赠李白名马八匹,官锦十端,并亲自带领村人为他送行。诗人即作《赠汪伦》绝句一首,表示致谢。后人为李白和汪伦的友谊,在青戈江边建了踏歌古岸阁和太白楼等,以志纪念。
桃花潭,在安徽省泾县西部。潭,深水池。
【解读】
全诗四句,诗意发展分两层。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我李白乘上停泊在桃花潭里的船,刚刚要起航的时候,忽然听到岸上传来汪伦一行和着脚步节拍的歌声。〕
第一层,描写李白乘船即行未行汪伦踏歌送行的热烈场景。诗句格调明快欢畅。
第一句,写诗人行前瞬间的美好意象,格调是那样的流畅自然,感情色彩是那样的亲切友好。诗人自呼其名,极为别致。将人名入诗并不少见,但用自己的名字入诗却是新颖独到的。在这特定的情景之中,将自己的名字入诗赠人,表现了诗人不居才傲人、平易近人的品格。李白在桃花潭逗留数日,饱览了桃花潭的秀丽景色,畅饮了桃花潭的清醇美酒,和汪伦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光阴荏苒,只住几天,诗人要告别桃花潭了。诗人登船,张开篷帆,将重新开始他的漫游生涯。“将欲行”,写船将行未行,欲发未发的情状,写出了刹那间行人的情态,和内心悠悠不尽的情思。“李白乘舟将欲行”,明朗轻快,韵味极美。诗人生动地描绘出了自己鲜明的形象,使人探究寻觅“将欲行”而未行的画外意象。
第二句,“忽闻”,写出了李白欢欣鼓舞的情态。“踏歌声”,有声有色地描绘出了送行的盛况。“忽闻”,形容歌声来得迅速而又出乎意料,极言歌声的骤然而起;“忽闻”,又写出了诗人不胜喜悦之情。“忽闻”和“将欲行”相衔接,“将欲行”时而“忽闻”,这里面有着诗人的欣喜情态,和专注倾听的神气。诗人的笔端激情奔放,所咏诗句如贯珠相连,节奏明快,音调响亮,给人一种清新明丽的美感。“踏歌声”,并非一人,而是歌者一行,可见送行队伍规模之大,诗人同村民情谊之深。汪伦给李白送行别具一格,一扫常人送别的凄凄惨惨之情,代之以热烈昂扬的情调,使送行充满了欢乐愉快的气氛。从“踏歌声”中,我们听出了豪士汪伦的深情,映出了他激情满怀昂首阔步踏地而歌的形象。同时,“踏歌声”也写出了汪伦为李白送行的自豪。这种送行方式,正说明汪伦是最了解李白的人,因而豪放的李白才与汪伦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忽闻”动地的“踏歌声”,生动地描绘出了这种送别场面,将桃花潭人对诗人的深情,对诗人的敬佩,与诗人的惜别,这种种感情都含在豪迈的歌声之中了。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桃花潭水,纵然有千尺之深,但却远远不如汪伦送我的情谊深。〕
第二层,用极度的夸张和贴切的比喻,深刻地写出了和汪伦的情真意笃的友谊,具有浓厚的浪漫意味。
第三句,形容桃花潭水深为“千尺”,给下句“送我情”提供了贴切的喻体。“桃花潭”在青戈江边,那儿溪水潺潺,清泉叮咚,翠竹婆娑,佳木葱茏,风光秀美。“潭”前冠以“桃花”,给人以美的联想。“桃花”之“潭”,这名字也够娇美,惹人喜欢的。“桃花潭水”具有美好的内涵,给人以清冽、纯净、透明的直感。诗人李白是慕“桃花潭”美名而来,李白和汪伦的友情自然与桃花潭联系在一起,并像桃花潭的“水”一样净洁,纯真。“踏歌”,豪放潇洒富有节奏感;“踏歌”,明快而又乐观向上。净洁纯正的“桃花潭水”与热情奔放的“踏歌”相应合,将李白与汪伦的情谊烘托得更纯,更真,更美。“深千尺”,极言“桃花潭水”之深,强化了潭水美好的韵味,为结句提供了最贴切最富诗意的比拟形象。诗人取身居其上的“桃花潭水”入诗,俯拾即得,天然自成。好像深深的“桃花潭水”本身就是诗,这诗溶进了李白洋洋的情思,化进了豪士汪伦的深情。“深千尺”这重重的一笔,使结句文彩倍增。从取材的巧妙自然,足见李白超凡的艺术功力。
第四句,“不及”紧承“深千尺”,使“送我情”达到了炽热的程度,深深地打动了读者,使读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诗人运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使李白与汪伦的友情染上了浓浓的浪漫色彩,增强了感染力。李白逗留桃花潭数日,与村民坦率地交谈,畅怀痛饮,尽情泛舟,流连于山光水色之间,其印象之深刻,其友情之纯真,难以尽言。“送我情”的“送”,是指李白临别桃花潭前的一刹那,因而“送”的“情”就更集中,更炽热。“送我情”和“踏歌声”相映照,踏地而歌动地惊天,送别的热烈场面,高昂的情绪,盛况自见。这种送别的昂扬气势,有力地表达了友人间芬芳的情谊。“深千尺”不及“送我情”,是诗的点睛之笔,是诗之魂。“桃花潭”也并非“深千尺”,但概数“千”字却增强了诗的亲切感。艺术的夸张与比喻,都透着“谊”,溢着“情”。“深千尺”与“送我情”相比较,再加之“不及”的修饰,其“情”深不可测了。这里面,寓着友人双方无限美好的祝愿。他们聚会只寥寥数日,但建立的情谊是“千尺”深的桃花潭水所不及。地久天长情丝悠悠不断,天涯海角心灵脉脉相承。这是何等感人的友谊!后人在青戈江边建起了太白楼和踏歌古岸阁,可见李白光临桃花潭以及与豪士汪伦的友情影响之深远。
【综述】
这首诗从汪伦“踏歌”送行,和诗人对“汪伦送我情”的赞叹两方面,谱写了一曲友谊之歌,表达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诗的语言清新流畅,格调欢快,高昂。虽是赠别,但毫无感伤情绪,一扫前人赠别诗的悲悲切切的情调。诗的后两句,就地取喻,以“桃花潭水深千尺”作比,极为自然贴切地咏赞了与汪伦情真意笃的友谊,具有浓厚的浪漫意味。李白将自己的名字入诗赠人,表现了诗人不居才傲人,平易近人,令人倍感亲切。
上一篇:李白《望天门山》原文解读|赏析综述|题解
下一篇:李白《秋浦歌》原文解读|赏析综述|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