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
志南
名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导读】
志南,南宋诗僧,志南是他的法号,生平不详。宋代《娱书堂诗话》卷上曾载:“僧志南能诗,朱文公尝跋其卷云:‘南诗清丽有余,格力闲暇,无蔬笋气,如云:‘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予深爱之。”
【原诗】
古木阴中系短篷①,杖藜扶我过桥东②。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注释】
①短篷:小船。篷是船帆,这里代指船。②杖藜:“藜杖”的倒文。藜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秆直立,年久的可做拐杖。
【译诗】
在古树的浓阴下系好了船篷,
拄着藜杖我慢慢地走过桥东。
沾湿衣裳的是杏花上的春雨,
吹拂人面的是杨柳下的暖风。
【赏析】
这首小诗写的是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
诗的首句就交代了一个极其美好的自然环境:一条弯弯的小河蜿蜒于树林之中,在长有参天古木的岸边,诗人系好了船篷,然后上岸春游。第二句“杖藜扶我过桥东”是写诗人拄杖行走,诗中却说“杖藜扶我”,这是将藜杖人格化了,仿佛它是一位可以依赖的游伴,默默无言地扶人前行,欣欣然通过小桥,一路向东而行。古诗里的“东”,有些时候便是“春”的同义词,东风专指春风,如李煜“小楼昨夜又东风”。诗人过桥东行,正好有东风迎面吹来,增加了诗意。诗的后两句尤为精彩:“杏花雨”,早春的雨;“杨柳风”,早春的风。这样说比“细雨”、“和风”更有美感,更富于画面美。杨柳枝随风荡漾,给人以春风生自杨柳的印象。称早春时的雨为“杏花雨”,与称夏初的雨为“黄梅雨”,道理相似。“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大诗人陆游已将杏花和春雨联系起来。“沾衣欲湿”,用衣裳似湿未湿来形容初春细雨似有若无,更见得体察之精微,描摹之细腻。试想诗人扶杖东行,一路红杏灼灼,绿柳翩翩,细雨沾衣,似湿而不见湿,和风迎面吹来,不觉有一丝儿寒意,这是多么惬意的春日远足!
“古木”、“短篷”、“小桥”、“杏花雨”、“杨柳风”,再加上拄着藜杖漫游的僧人……读这首诗,就像欣赏一帧中国古代的文人画。画面很雅,很古朴,很有意味。尤其“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两句,语言生动,对仗工整,将视觉、触觉、感觉融合在一起,准确精练地表现了春天杏花盛开、小雨纷纷、杨柳飘舞、东风和暖的美丽而宜人的景象,是传世的名句。
上一篇: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诗词原文赏析|名句解读
下一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其三)》诗词原文赏析|名句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