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遵宪的《到香港》与简朝亮的《有感二首》之一
清德宗光绪十一年(1885)秋,黄遵宪自美国旧金山总领事任上请假返国,在乘船横渡太平洋途中,曾以《八月十五夜太平洋舟中望月作歌》为题写七古一首,中有“举头西指云深处,下有人家亿万户。几家儿女怨别离,几处楼台作歌舞。悲欢离合虽不同,四亿万众同秋中。岂知赤县神州地,美洲以西日本东,犹有一客欹孤篷”诸语,抒发其身在海上、心驰祖国的故土之思。夏历九月,他结束了太平洋上的远航,在香港登岸,写了一首题作《到香港》的七绝如下:
水是尧时日夏时,衣冠又是汉官仪。
登楼四望真吾土,不见黄龙上大旗。
诗在开篇处就以“水是尧时日夏时”一句明白揭示香港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的历史事实,也表达了作者一到香港就自然产生的一种已经回到故土的亲切感受。作者于光绪三年(1877)三十岁时赴日本,充清廷驻日使馆参赞,至光绪八年(1882)三十五岁时调任驻美旧金山总领事,在海外客居将近十年。此次归来,首先踏上的祖国土地就是香港。尽管此时香港已为英殖民主义者侵占了四十三年之久,而作者踏上这片土地时,仰观环顾,日犹是日,海犹是海,在其感受中这是不同于异国的天日、不同于异国的碧海,是十年来魂牵梦萦,特别熟习、特别亲切的属于自己祖国的尧封禹甸。这句诗的感情是藏而不露的,诗语看似平平淡淡,却道出了作者十年来深藏于内心的对故土的爱恋,道出了海外游子初入国门时一种油然而生的喜悦之情。如果说这一句是作者踏上香港土地时对它的自然景观的感受,诗的次句“衣冠又是汉官仪”,则是对它的人文景观的感受。香港虽然不幸沦为英帝国的殖民地,但始终是一个华人社会,居民的服饰、习俗始终保持自己民族的特有色彩。作者登岸后,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的所见所闻,与其在美国旧金山所接触的迥然相异,与其在日本东京所接触的也大不相同,使他感到这才是与自己血脉相连、声息相通的社会,这才是与自己同呼吸、共命运的人民。“汉官仪”,语出《后汉书·光武帝纪》,此处用以表达重见祖国人民的悲喜交集之情。
诗的第三句引申前两句诗意,以“真吾土”三字肯定望中的香港确为我国的土地,而非他国土地。这一句是从前两句所写对岛上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感受而得出的结论。诗语用王粲《登楼赋》“登兹楼以四望兮……虽信美而非吾土”句而反其意。既然水是尧时水,日是夏时日,衣冠又是汉家衣冠,那自然不是“非吾土”,而是“真吾土”了。诗文的通常结构,有“起承转合”之说。这首诗在结构上打破常规,在首句“起”、次句“承”之后,立即以第三句“合”,而到第四句才“转”。当时象征中国的旗帜是黄龙旗;诗到结尾以“不见黄龙上大旗”一句,把前面三句云云一笔扭转,使诗情陡然一落千丈,从而在篇外留下无穷的悲慨和憾恨。从这一句再回看前三句,才品味出诗句中所表达的作者的感情是复杂而矛盾的。他在对岛上自然景观由衷赞美的同时,却藏有此地今已陆沉之悲;他在对周围人文景观由衷喜悦的同时,却藏有斯民今已沦陷之恨。那“登楼四望真吾土”一句,虽是反用《登楼赋》意,实又暗取《赋》意。是正说还是反说,是欣喜还是悲哀,在作者感情上是说也说不清的。眼前这片土地,本是“真吾土”,而已“非吾土”;虽已“非吾土”,而又确实是“真吾土”。这是作者“到香港”时在感情上解不开的一个结;而对于所有“到香港”或生活在香港的国人来说,怀此情结的又岂止黄遵宪一人而已。
黄遵宪另写有《香港感怀》诗十首,其第二首中有“岂欲珠崖弃,其如城下盟。帆樯通万国,壁垒逼三城”诸语,对清宣宗道光二十二年(1842)英炮舰直薄南京下关、逼迫清室签订包括割让香港条款在内的不平等条约一事,以及殖民主义者从香港获得的通商之利和对广州形成的军事威胁,深致愤慨。此外,对香港的沦陷表达得更为悲痛的,则有丘逢甲的《香港书感》诗两首,中有“平生陆沉感,独自发哀噫”及“秋风散凉意,热血苦难消”等句。香港这块土地总令爱国的诗人想起鸦片战争、江宁条约和以后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的侵略行径,想起这段漫长的民族屈辱的历史而发为悲愤激越之音。
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抒发对香港易手之痛的,还有与黄遵宪大致同时的广东籍诗人简朝亮所写《有感》二首之一:
太平山已易名新,云雨虽灵限海滨。
今日升旗山上望,不知谁是落旗人。
这首诗可与上述黄遵宪《到香港》诗末句“不见黄龙上大旗”句参读。英帝国侵占香港后,把香港的许多地名改为带殖民地色彩的名称,并改称太平山为升旗山(俗称扯旗山),而在山上高升起英帝国的国旗。诗的前两句即慨叹此一象征香港之已沦为英殖民地的事实。诗的后两句则预言香港终必有回归华夏之日,而英帝国的旗帜也终必有自太平山顶降落之日。在写此诗时,这只是一个预言、一个希望,而在香港沦陷了一百五十多年后的今天,这一希望之成为现实已指日可待了。撰此文竟,为告慰黄、简诸家诗魂,以《读黄遵宪到香港、简朝亮〈有感〉诗,感念今昔,为赋一律预祝香港回归祖国》为题,草成一律,附录如下:
山川信美怜吾土,每教前贤万感生。
辱国端开香岛弃,丧权耻说下关盟。
包羞含垢百年过,狮醒龙腾四海惊。
待上太平山顶望,红旗飘展五星明。
上一篇: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写景小诗赏析
下一篇:陈衍《张广雅督部电召来鄂呈二首》之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