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qīn)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题解】《浪淘沙》出于乐府,原为二十八字,即七言绝句。白居易、刘禹锡皆演有此词,且词句即咏江浪淘沙,为唐时教坊曲名。迨至李煜,因旧调另制新声,乃变作双调,每段仅存七言二句,加为五十四字,前后片字句完全相同。第一句五字,第二句四字,第三、第四句为七言句,第五句则与第二句同。所咏不必切题。
【注释】1.潺潺:形容雨声。2.阑珊:衰残。一作“将阑”。3.罗衾:绸被子。4.不耐:受不了。一作“不暖”。5.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6.一晌:一会儿,片刻。7.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赏读提示】这首词是降宋后作者被掳到汴京软禁时死前不久所作,可看做是以歌当哭的绝笔词。此词表达了对故国、家园和往日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思,反映出作者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的凄凉心境。身为臣虏,作者的晚景实在是太暗淡太绝望了,整天在屈辱和悲伤中煎熬,生活没有丝毫的欢乐与快慰,只有在梦里才能忘掉自己囚“客”的身份,暂时放纵一下情绪。梦中贪欢,反衬出现实中的极端无奈和痛苦。上片两句采用倒叙手法,先写梦醒后的环境和感受,然后写梦境。梦里暂时忘却了俘虏的身份,贪恋着片刻的欢愉。但美梦易醒,帘外潺潺春雨、阵阵春寒惊醒了美梦,使其重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梦里梦外的巨大反差其实也是今昔两种生活的对比,是作为一国之君和阶下之囚的对比。梦中越欢,梦醒越苦;不着悲、愁等字眼,但悲苦之情可以想见。
上片的诵读,应以平徐的语态叙说梦境和梦醒,不必做大的夸饰。自“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作为一个语段,后面可安排一个气口,然后“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一气贯达到底。下片写天亮后情景。“独自莫凭栏”,是先有凭栏远眺的愿望,后又自我否定。“独自”凭栏,没有了当年游上苑时“车如流水马如龙”的喧哗热闹,也没有了“花月正春风”的良辰美景,更看不到无限美好的故国江山,只能更添孤独而已。“莫”字,用得坚决,用得伤心。“莫凭栏”是说不要凭栏,因为凭栏而望故国江山会引起无限伤感,令人无以面对。“别时容易见时难”,淡淡的语言中包含了无比丰富的人生感受,意蕴远比李商隐《无题》诗“相见时难别亦难”要复杂得多。这里说“别时容易”,可见“容易”是为了突出一别之后再见之难;“见时难”似也包含着好景难再、韶华已逝的感慨。“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就像水自长流、花自飘落,春天自要归去,人生的春天也已完结,一个“去”字包含了多少留恋、惋惜、哀痛和沧桑。昔日人上君的地位和今日阶下囚的遭遇就像一个天上、一个人间般遥不可及。“天上人间”暗指今昔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际遇,用在这里暗指自己来日无多,“天上人间”便是最后的归宿。词末以流水、落花、春去三个流逝不复返的意象,进一步表现出对人生的绝望。“天上”与“人间”,是天堂与地狱、欢乐与痛苦对立的两极世界,也是过去与现在生活境况、心态情感的写照。自“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作为第一个语段处理,其后可安排气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作为第二个语段。这第二语段是全词的核心点,“也”字应减弱拖长,“天上”与“人间”也应做以必要隔断和巨大反差,这样才能表现出词人对眼前处境的心存不甘但又万般无奈的心境。
【断句顿挫建议】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推荐名句】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上一篇:《李之仪·卜算子》原文、注释与赏析
下一篇:《李煜·相见欢·其一》原文、注释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