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
名句: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导读】
李世民(599—649):即唐太宗,唐高祖李渊的次子。627—649年在位。其建树主要是在军事上和政治上。他协助其父李渊起兵反隋,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对唐王朝的建立起了重要的作用。即位后,常以隋亡为戒,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知人善任,注重纳谏,励精图治,使唐初社会经济得到了很大的恢复和发展,出现了“贞观之治”。他在文学上也有一定造诣,写了一些诗歌。《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
【原诗】
疾风知劲草②,
板荡识诚臣③。
勇夫安知义,
智者必怀仁④。
【注释】
①萧瑀:字时文,隋朝将领,被李世民俘后归降,为李世民所赏识。②疾风:大而急的风。③板荡:《诗·大雅》有《板》、《荡》二篇,都是写周厉王的残暴无道和当时社会的黑暗动荡,故后人用“板荡”来比喻政局混乱,社会动荡不安。④仁:仁爱之心。
【译诗】
狂风中才能现劲草,
动荡时方能识忠臣。
勇者不一定懂得义,
智者心中必怀着仁。
【赏析】
《赠萧瑀》这首诗极富于哲理。前两句“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是传诵很广的名句。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劲草”混同于一般的草;在和平安定的环境中,“诚臣”也容易混同于一般的人,其特殊性没有显现出来,因而不易鉴别。只有经过猛烈大风和动乱时局的考验,才能看出什么样的草是强劲的,什么样的人是忠诚的。后两句“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告诉人们,只有忠诚还是不够的,要智勇双全,才算是有用之才。有勇无谋,莫言义;有智无勇,难施仁。
这首诗诗意浅显,说理形象,寓意深刻,言简意赅地揭示了“智”、“勇”、“仁”、“义”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不仅对于领导者知人善任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于每一个人的自我完善,如何使自己成为智勇双全的有用之才方面,也具有启迪作用。“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二句,现在人们引用它,比喻只有经过尖锐复杂斗争的考验,才能考察出一个人的真正品质和节操,才能显示出谁是忠贞的强者。
上一篇:《朱淑真秋夜有感》注释、翻译、赏析
下一篇:《李之仪卜算子》注释、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