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绅
【导读】
李绅(772—846),字公垂,润州无锡人,唐代诗人,元和年间中进士,官至宰相。写过不少诗,与元稹、白居易是好朋友,流传下来的诗不多。
其一
名句: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原诗】
春种一粒粟①,秋收万颗子②。
四海无闲田③,农夫犹饿死④。
【注释】
①粟(sù):谷类植物,通常叫小米。这里泛指一般谷物。②子:指粮食。③四海:指普天下,到处。④犹:还是。
【译诗】
春天农民种下一粒种子,
秋天才能收获许多粮食。
天下已没有荒废的田地,
很多农民还是活活饿死。
【赏析】
诗的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诘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丰收了又怎样呢?“农夫犹饿死”,勤劳的农民用他们的双手创造了丰收,而他们自己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诗人运用强烈对比的手法,透过自然现象,深刻地揭露了社会问题,从而使得通俗的诗句,生发出久远的魅力。
其二
名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原诗】
锄禾日当午①,汗滴禾下土②。
谁知盘中餐③,粒粒皆辛苦。
【注释】
①锄禾:用工具除去田地里的杂草。日当午:太阳中午当空,正是最炎热的时候。②禾:禾苗。③餐:一作“飧”,饮食、米饭。
【译诗】
农民锄地在烈日炎炎的中午,
滴滴汗珠滚落到禾下的泥土。
有谁知道饭碗中盛满的米饭,
每一粒都饱含着农民的辛苦。
【赏析】
第二首诗,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出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粒粒粮食滴滴汗的生活真实。“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两句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意蕴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还在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这首诗以特写镜头式的写法,描写了农民在烈日的炙烤下挥汗锄地的典型劳动场景,语言简朴明快,形象刻画鲜明。“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议论深刻,具有警醒的作用。作为一个做过宰相的高官,能写出这样关心百姓疾苦的诗句是难能可贵的。
上一篇:《李弥逊春日即事①》注释、翻译、赏析
下一篇:《杨慎临江仙》注释、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