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彝尊《长亭怨慢·雁》
结多少,悲秋俦侣,特地年年,北风吹度。紫塞门孤,金河月冷,恨谁诉?回汀枉渚,也只恋,江南住。随意落平沙,巧排作,参差筝柱。
别浦,惯惊移莫定。应怯败荷疏雨。一绳云杪,看字字,悬针垂露。渐倚斜,无力低飘。正目送碧罗天暮。写不了相思,又蘸凉波飞去。
这首词以凄切之情发哀婉之调,多少寄寓着诗人的身世之感、亡国之思,是作者最著名的代表作。
全词挟深慨以起句:“结多少、悲秋俦侣,特地年年,北风吹度。”一年一度的秋风吹走了大雁,背井离乡,充满着复杂的心理。“悲秋”已是一重愁绪,偏偏又“特地年年,北风吹度”,由悲秋而怨北风年年吹度,又是一重愁绪。“年年”形容时间总是这样循环往复,春去秋来,而大雁也只得年年春来秋往,年年悲秋,年年怨风,正因为如此,才不知结交了多少悲秋的伴侣。“紫塞门孤,金河月冷,恨谁诉?回汀枉渚,也只恋,江南住。”紫塞,《古今注》载,秦筑长城,土色皆紫,汉塞亦然。又说雁门草皆色紫,故名紫塞。金河,今名黑河,在山西。这些景致是大雁被迫南飞后由高空俯瞰而得,又用“孤”字、“冷”字形容大雁从这塞北景致中所获得的凄凉感触。但这一些又向谁来倾诉呢?一路上只能飞回汀、越枉渚,历经千辛万苦。在这几句中,诗人把大雁的“悲”“恨”“恋”紧紧绾合,又用“紫塞”和“金河”等写大雁在恶劣心境和险恶环境的重重压迫下苦苦挣扎南飞的艰辛。“随意落平沙,巧排作,参差筝柱。”平沙落雁,是古曲名。王绂诗:“远水微茫秋万顷,不妨随意落平沙”,当是此句所本。筝,上有十三弦,支弦的枉参差排列,有如雁行。故古诗有“刻成筝柱雁相参”。但这里,作者实用李商隐《昨日》:“二八月轮蟾影破,十三筝柱雁行斜”,遂将“怨”字织入,使人意悲而远,感慨不已。
过片后着意刻画惊移莫定、无处可栖的倦雁形象,寄托作者的苦衷。“别浦,应怯败荷疏雨。”大水有小口别通叫别浦。诗人着意选用突出了“别”字抒写大雁羁旅他乡的愁情。紧接着又用一“惯”字勾勒出大雁一贯惊恐不安的神态,以致见到南方的“败荷疏雨”都会心神不宁、畏葸不前,更不敢栖息。曹操诗:“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苏轼词:“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都写出了孤鸟的这种无枝可依的落寞情怀。“一绳云杪,看字字、悬针垂露”,写大雁惶惶惊恐,不敢随意栖息,只得再次奋飞,连贯成线。云杪,云末,即天空。雁行一字如绳拉直。作者《祝英台》词:“把新雁一绳砍断”,也是这种写法。悬针、垂露,是字体名称,如悬针,似垂露,这里借以比喻大雁飞行时列队犹如字体横空,远走高飞。“渐倚斜,无力低飘,正目送碧罗天暮”,写尽大雁筋疲力尽失去平衡的苦况。“碧罗天暮”四字似寄寓着深深的感慨,暮色苍茫,有似天网恢恢,大雁随时都有可能陷入罗网。在古典诗歌中,罗网经常作为象喻意义来比喻黑暗势力。如曹植诗:“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就是如此。结句“写不了相思,又蘸凉波飞去”是从张炎《解连环·孤雁》词:“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翻出。既然天空犹如罗网,大雁惶恐得连写信表达相思的机会都没有,就又冲天而去,惶惶不可终日。
陈廷焯评此词:“感慨身世,以凄清之词,发哀婉之调,既悲凉又忠厚,是直逼玉田之作。”玉田,指张炎。确实,这首词集中体现了作者追摹张炎词风而又有所发展的特点:其景空阔孤冷,高秀清丽,杂以咽塞悲凉;其情凄切哀婉,圆转浏亮,琢句精工,正如作者所说:“此尤不得志于时者所宜寄情焉耳。”
上一篇:陆宏定《望湘人》
下一篇:建安文学的领袖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