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卢维明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柳宗元
《欸乃曲》(ǎiǎoqǔ)原为诗歌,乃平仄不拘的七言绝句,后遂被列为词调。唐元结诗自序云:“大历初,结为道州刺史,以军事诣都。使还州,逢春水,舟行不进,作从欸乃曲,令舟子歌之,以取适于道路云。”是作者自谱的曲子或依原曲调而作,并未说明。但从作者原作中有“停桡静听曲中意,好似云山韶濩音。”句子的意思,好像先有此曲调,而且令舟子歌之,必是舟子已熟习此调,否则将如何歌呢。《词律》:“欸乃,棹船戛轧之声。”《词谱》则谓,“欸乃之声或如唐人唱歌和声,所谓号头者。盖逆流而上,棹船劝力之声也。”
柳宗元的《欸乃曲》纯属诗作。明卓人月把它收入《古今词统》时,已把原诗末二句:“回看天际下中流,羊上无心云相逐。”删去,列之为《欸乃曲》,后来《历代诗余》亦据之作为词列入。但从原诗看,仍为诗的境界,和张志和《渔父》颇近似,而非道路取适之作也。
“渔翁夜傍西岩宿。”渔翁,首先说明是钓鱼的人,当然摇着船,从流漂荡,夜了要宿歇了。他选择的是西岩而泊船。西岩,可以是山名,但与此无涉,是泛指西边高的山崖。他不傍流水孤村,也不泊于古渡汉湾,而是西岩。西,指方位,别无意义。岩,山崖,取其高峻。作者以高峻的山崖来作为“渔翁”傍船的处所,其实是在为渔翁的出场安排背景,也是在为“渔翁”的人格和个性作映衬。这句诗可以是写实,也可以是作者在置景作画。清旷高洁,明以示人。下一句“湘”与“楚”都是地理概念。“楚”的概念比较宽泛,“湘”就有点实了。作者这样写,实带有点“骚”气。汲的湘水,烧的是楚竹,何等高雅,此“翁”定非凡人,可见他选定的泊船处所是在高峻山崖之下;也就别有深意了。“烟消日出不见人。”这使我们联想作者的《独钓》:“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句子,其境界何等相似。于空旷之中显示高洁。“不见人”可以是没人可见,也可以是回避而不见人,洁身自好,不徇流俗。客观上是显示渔翁的个性和人格,是思想深处的自然流露。“欸乃一声山水绿”一句结束了诗。绿,是山水生机之所在,它有无所不在的活力,有无穷的生命,它蕴含着不曾终了的美,有着博大精深的志趣。它沐浴着山山水水,更涵盖了广漠的天宇,它无所不有,无处不在。欸乃一声,山水是这样的美,是那么自然,那么伟大!就这样,渔翁却要去寻找更伟大、更广博的美,胸有乾坤,此何如人?作者创造这一境界又何如人也?
上一篇:李平《下泷船似入深渊,上泷船似欲升天》原文|鉴赏
下一篇:卢维明《银鞍白鼻騧 ,绿地障泥锦》原文|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