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八首(其七)
杜 甫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唯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此诗为想念长安著名风景区昆明池而发出的感叹。首联写昆明池的来历。据《汉书·武帝纪》记载,元狩三年(120),“发谪吏穿昆明池”。臣瓒注:“《西南夷传》有越巂、昆明国,有滇池,方三百里。汉使求身毒国,而为昆明所闭。今欲伐之,故作昆明池象之,以习水战。在长安西南,周回四十里。”《汉书·食货志下》复云:武帝时“粤与汉用船战逐,乃大修昆明池,列馆环之,治楼船高十余丈,旗帜加其上,甚壮”。
颔联写池边的标志性景物。三句写牛郎、织女塑像。《三辅黄图》卷四云:“昆明池中有二石人,立牵牛、织女于池之东西,以象天河。”由于受到字数限制,牛郎、织女只能选其一,故选了更有诗意的织女。有织机,也有丝,但是织不出绸缎来,故说“虚夜月”,也就是夜晚明亮的月光白白浪费了。四句写石雕鲸鱼的鳞甲仿佛在秋风中翕动一般。《三辅黄图》卷四还说,昆明池中“刻石为鲸鱼,长三丈,每至雷雨,常鸣吼,鬣尾皆动”。
颈联写池中之景。五句写水面上像乌云一样漂着一层黑色的菰米。菰(gū),水生植物,即茭白。秋结实如米,称菰米,可煮实。六句写秋天粉红色的荷花凋零了,长出了莲蓬。所写均为诗人对昆明池的美好回忆与思念。
尾联写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处境。七句写身陷高山峻岭之中,只有鸟才能飞越,极言所处环境之偏远与闭塞。萧涤非分析道:“一个‘惟’字,便将上文所说的旌旗、织女、石鲸、莲房等等一扫而空,见得那些东西只存在于个人的想象之中,而眼前所见,则只有‘峻极于天’的鸟道高山,岂不大可悲痛!”“关塞”,即夔州,此泛指巫山。“极天”,指巫山直插云天。末句写自己像渔翁一样到处漂泊。清浦起龙在《读杜心解》卷四中说:“‘江湖满地’犹云漂流处处也。”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卷十四于此诗尾联指出:“结意身阻鸟道,迹比渔翁,见还京无期也。”
此诗在写作上的特点是用前六句的煊赫来反衬末两句的凄凉。诗歌创作不可避免要打上时代烙印,杜甫在安史之乱后于流离中写安史之乱前唐代全盛时期长安的著名风景区昆明池的景色,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暗淡的色彩,如诗中所出现的“云黑”、“露冷”等词语都说明了这一点。菰米不收而任其沉,莲房不采而任其坠,就显出了兵戈乱离之状。
上一篇:杜 甫《秋兴八首(其一)》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下一篇:杜 甫《秋兴八首(其三)》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