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杨万里,本卷《伤春》已介绍。南宋高宗绍兴末年(1162),孝宗即位,重新起用张浚,抗金的呼声日高,杨万里被荐为临安教授,因父丧未能赴任,赋闲住在故乡吉水(今江西吉水)。张浚出师不利,迫于妥协派的压力,被罢去相位,于孝宗隆兴二年(1164)病死。金军南侵,于是孝宗又割地输币求和,并于隆兴三年(1165)与金国订立了和议。杨万里此诗作于乾道二年(1166),系《诚斋集》卷三《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之一,《千家诗》不仅删改了题目,而且还将作者误题为杨简。“睡起”与“午睡起”的含义是不同的,所以将题目恢复原貌。
首句扣题写初夏的时令水果杨梅给诗人留下的深刻印象,常听说梅子把人的牙齿都酸掉了,此句就描写了类似情况,读罢都使人觉得自己的牙齿酸酸的。
次句写窗外芭蕉的绿色,但是写得很有创意,不是写作者观赏芭蕉,而是写窗外的芭蕉将绿色分配到窗口供人欣赏。“分”字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绿”采用了词性活用的方法,在这里用作名词,指绿色。这样就把芭蕉写活了。
后两句突出一个“闲”字。三句写午睡醒来无所事事,“日长”指夏日白天长,黑夜短。长夏无事,遂以午睡打发时间,午睡后起来仍然无事可做。末句写“看儿童捉柳花”也是为了说明“闲”。宋人周密《浩然斋雅谈》卷中称此诗“极有思致,诚斋亦自语人曰:‘功夫只在一捉字上。’”“捉”字好在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它将飘来飘去的柳花说成是故意躲来躲去,不让儿童抓到。这就将“儿童捉柳花”的场景写得非常生动活泼。
但是宋人叶寘《爱日斋丛钞》已指出这句诗是从白居易《前日别柳枝绝句梦得继和又复戏答》中的“谁能更学童孩戏,寻逐春风捉柳花”两句化出,两相比较,我们会觉得杨万里的这句诗简单明了,朗朗上口,流传得更加广泛。所以学习前人要努力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上一篇:高 適《醉后赠张九旭》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下一篇:孟浩然《题义公禅房》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