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和杜甫是唐诗史上最耀眼的双子星,被人们视为“诗仙”与“诗圣”。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其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士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气势浩瀚、变幻莫测的壮观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美不胜收。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盛唐诗歌的气来、情来、神来,在他的乐府歌行和绝句作品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而杜甫是唐代社会转折时期继往开来的伟大诗人,他的前半生是在唐王朝的鼎盛阶段度过的,深受盛唐文化的熏陶,在他身上可看到盛唐士人的狂放精神和开阔胸襟;可他的后半生历经战乱、四方漂泊,对普通老百姓受苦受难的境遇有极真切的现实体验。这种特殊的经历,使他成为由盛唐过渡到中唐的一位集大成的诗人,他在安史之乱前后所写的诗被称为“诗史”,历经沧桑后,他的诗歌风格趋于沉郁顿挫,而且“晚节渐于诗律细”,律诗创作成就非凡。
自命不凡而任侠求仙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他的家世和出生地至今还是个谜。据说李白的先世谪居条支或碎叶,他就出生在那里,大约五岁时才随家迁居蜀地的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市)。李白的青少年时代是在蜀中度过的,他博览群书,喜作辞赋,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家附近的紫云山是道教胜地,蜀中的青城山是道教的十大洞天之一,受环境影响,李白自少年时代起就喜好道教的神仙之说。大约在十八岁时,他隐居岷山之阳的大匡山读书,从赵蕤学纵横之术;并往来旁郡,游剑阁、梓州。他二十岁时游成都,谒见益州长史苏颋,受到赏识。蜀中又是任侠风气较盛的地方,这对李白也有影响,他在《赠从兄襄阳少府皓》中说:“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他的青少年时期,是在隐居读书、漫游求仙和快意恩仇的任侠中度过的。
二十五岁时,李白离开蜀地,开始仗剑辞亲远游。他出三峡,东游洞庭,登庐山,至金陵、扬州,往游越中;又西游云梦,历襄阳,作客汝梅,不久便在湖北安陆定居,与故宰相许圉师的孙女结婚。然后,李白以安陆为中心,展开了近十年的漫游和干谒生活,他历江夏、襄阳、洛阳,北游太原,曾上书安州裴长史、韩朝宗,希求荐用。干谒失败之后,他又曾西入长安求仕,想实现自己“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的理想,结果是大失所望。之后,李白举家迁居山东任城,与孔巢父等隐于徂徕山,号“竹溪六逸”。由于他的名声或者是有人举荐,李白于天宝元年(742)奉召二入长安,他在《南陵别儿童入京》诗中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入京后供奉翰林,是其一生最得意的时期,但不久就因其狂放的性格和行为触怒了朝中权贵,遭到谗毁,于天宝三载以“赐金放还”之名被迫离开长安。
此后,李白寄家东鲁,开始了漂泊十年的第二次南北漫游,人在旅途而生命如逆旅。他曾与杜甫共游梁宋齐鲁一带,又于天宝十一载(752)北游蓟门幽州,后来到过江南一带。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怀着报国之心加入永王李璘的幕府,当永王以叛乱罪被肃宗李亨下令讨伐时,李白也以反叛的罪名蒙冤入狱,并长流夜郎。乾元二年(759),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放回,流寓南方。上元二年(761)闻知李光弼出征东南,他又想从军报国,无奈半道病还,往当涂依县令李阳冰。次年,李白病逝于当涂,年六十二岁。
追求功名、漫游山水和求仙学道,伴随了李白的一生,他的思想抱负、生活情趣和性格气质,在这些方面得到了不同侧面的表现。
与一般盛唐士人一样,李白是个功名心很强的诗人,可又不愿走科举入仕之路,那样太辛苦。他想像古代策士那样,“遍干诸侯”、“历抵卿相”,寄希望于风云际会,一鸣惊人;要么如豪侠之士平交王侯,行侠仗义,建立盖世功名后再归隐江湖。他一方面接受了儒家“兼善天下”的思想,想要“济苍生”、“安社稷”;另一方面又接受了道家特别是庄子那种遗世独立的思想,追求绝对精神自由,俯视世间一切;他还深受游侠思想的影响,敢于蔑视封建秩序,敢于打破传统偶像,轻尧舜,笑孔丘,平交诸侯,长揖万乘。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游侠思想本不相容,但李白却把这三者结合为“功成身退”的人生理想,这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但是,李白这种人生设计过于高傲自负,过于理想化,在现实生活中是很难实现的。浪漫理想与严峻现实的矛盾,常使李白陷于悲愤、不平、失望之中,可他始终向往着这样的理想,又始终保持着自负、自信和豁达、昂扬的精神风貌。他将盛唐士人对功名的追求,升华为积极进取的高风亮节,并进入具有侠义气概的理想化境地。
李白身上有一种狂傲不羁的性格和飘逸洒脱的气质。他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处处突出自我,自命不凡,喜为大言,语游侠则白昼杀人不以为非,说用兵可凭谈笑而净胡沙。其一生活动的两个重要方面是任侠与求仙,任侠的思想性格使他敢于正视现实、蔑视统治者,求仙学道则是为了排遣在政治上遭受打击之后的抑郁和悲愤,摆脱世俗种种烦扰而返归自然。他是一个有炽热感情的人,喜狂饮纵歌,追求精神的陶醉,“狂”是他生命的常态。他的侠胆、仙趣、狂饮,极大地刺激着他个性中自命不凡的因素,使他的个性意识常处于一种膨胀状态,形成了李白独有的浪漫、狂放和达观的性情。尽管他在诗歌中常流露出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感慨,其实是出于内心深处对不受约束的自由人生的向往,渴望任随自然、融入自然。
在李白的性格中有一种与自然的亲和力,社会上的一切挫折与失意,现实生活中自我价值的失落感,都在亲近自然时得到了补偿。这种与自然的亲近感和与自然泯一的思想,正是他自由性格的生发点,他由此而向往山水,企望成仙。从自然与神仙中,他想得到的是一种不受任何约束的逍遥游,一种使心境得以宁静和使自我得以充分发挥的人生境界。李白在诗中常通过对仙境和神仙生活的描绘,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和傲世独立的人格,以神仙的洒脱快活,表示对现实世俗的反抗;于飘飘欲仙的奇异想象中,将强烈的自我意识、天真的自命不凡和与众不同的个性,充分表现了出来。
上一篇:「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唐诗剖析
下一篇:“诗仙”李白对古诗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