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那个戎装的年轻女子跳起舞时,六岁的杜甫一下子就震惊了。
观众围成了一圈山峰,只在中间留了一个空地。那里搭着高高的舞台。和一切耍把戏的一样,锣鼓是少不了的,哐哐哐哐,咚咚咚咚,震天响地,吸引满街市上的人去看。观众都是喜欢热闹的,看着舞台上的旗幡,七嘴八舌,吵吵嚷嚷,说的都是公孙大娘的威名。
可是,等公孙大娘真的出现,一切都安静了。
她是一个年轻的女子,面容娇美,额头包着红罗带,身上穿着棕色的皮革军装,肩上披一条红绫,脚上是一双皮靴,手持长剑,整个人苗条,矫健,安静地站着,作了个揖,站直以后,目光如电,向四处一扫,所有人都有种被风浪吹到的感觉。
忽然,鼓声又隆隆地响起来,像平地炸起了春雷。那女子一个纵身,轻捷地跳到高处,手中的宝剑划开一道电光,继而越舞越快,阳光落在剑锋上,就像太阳被后羿射落了,在地上迸裂,火光往四处飞溅,让人目不暇接,只觉得眼前都是剑光,不由惊心动魄。杜甫似乎来到了激烈的战场,处处是刀光剑影,处处是喊杀声。
再看那女子,在一片电光之中,闪,展,腾,挪,处处踩在鼓点上,肩上的红绫在身后飘摆,像一条游龙,随着女子不停地跳跃、旋转,游龙仿佛得意起来,或昂首,或潜泳,变幻莫测,没一刻宁静,但女子始
终驾着游龙,上天入地,逍遥自在。鼓声越来越密,女子越舞越快,几乎只看得见一片红光了,杜甫正看得神摇目夺,鼓声猛然一停,舞台上红光散去,只剩下一位女子,持着长剑,苗条,矫健,安静地站着,作了个揖。刚才如海涛般惊人的舞台,忽然变得像一座宁静的山。
“好——”观众们清醒过来,从心底里发出了赞叹声,摸出钱币、饰物,雨点般扔到舞台上去。
杜甫看完了表演,久久不能平静。他小时候多病,家里又有很多规矩,让他活泼不得。而现在看到这样自由激烈的舞蹈,他忽然发现,唐朝的世界很开阔,很精彩。
的确,唐朝是个大融和的时代,北方少数民族健壮、粗犷的血液,注入到了中国阴柔、纤弱的血脉中,顿时变得孔武有力,充满阳刚豪放之气。那时的中国人,从宫廷到民间,都喜欢欣赏胡人的歌舞。轻柔的《采莲曲》《后庭花》,变成了奔腾的《胡旋舞》《胡腾舞》。也正是在这样的时代氛围中,唐朝的文化才变得色彩斑斓,壮健有力。
公孙大娘舞剑器,就是源于胡人的舞蹈。
这次表演给杜甫留下的印象是如此深刻。五十年后,杜甫住在夔州(今重庆奉节),看到临颍的李十二娘舞剑,觉得很熟悉,不禁问她是跟谁学的。李十二娘说:“我是公孙大娘的弟子。”杜甫顿时感慨万千,瞬间想起了童年的往事,写下了一首有名的诗《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记录了当时的场景。
杜甫还说,唐朝著名的书法家张旭看完了公孙大娘的表演后,赞叹不已,说:“我今天才体会到了舞蹈的神韵,而这神韵对书法也有很大的启发。”从此,张旭笔下的草书如同游龙狂舞,神采奕奕。
清代任伯年所绘《公孙大娘舞剑图》两幅
可见,艺术都是相通的。
杜甫是大诗人,不仅热爱学习前人的诗歌,而且一有机会,就欣赏音乐、绘画、书法、舞蹈,具有多方面的艺术修养。比如十几岁时,他听到了歌唱家李龟年的迷人歌声,一直念念不忘。二十岁时,他在吴越之地旅行,特意去江宁(今江苏南京)瓦官寺看了晋朝画家顾恺之的维摩诘像,并感慨于他笔法的神妙。在长安时,他对画家曹霸笔下的马非常欣赏,认为他画出了马的骨气,晚年来到成都,还写诗去赞叹。
他在成都造了一间草堂,特地请名画家韦偃画了两匹骏马,日日赏鉴,喜爱不已,觉得激发了跃马千里、拯救危局的雄心。这些,都给杜甫写诗带来了极大的启发。据说,观看完公孙大娘舞剑后,七岁的杜甫开始写诗,第一首就歌颂凤凰。他写诗时,脑海中关于凤凰的印象,应该有着公孙大娘的舞姿吧,在空中展翅飞翔,充满自由,又充满激情。杜甫就是这样,开始了他最初的诗歌创作。
上一篇:杜甫是谁
下一篇:杜甫显赫的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