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历江南
一天中午,朋友许登来到杜甫所住的旅舍,叫道:“子美(杜甫字子美)兄,今天带你去瓦官寺。”
二十岁的杜甫正躺在床榻上。他昨天与许登看了城隍庙,在人头攒动的庙会上逗留了半天,晚上与江宁的友人谈诗纵酒,此刻正在酣睡。迷迷瞪瞪被许登唤醒,杜甫本来有些不快,但一听“瓦官寺”三字,脑子忽然清醒,腾地就起了床,草草吃过中饭,就与许登骑马出门了。
在马鞍上,许登说:“子美兄,到了江宁,这瓦官寺中的维摩诘像,可是不得不看啊。”
杜甫连连点头。他熟读历史,知道这壁画的来历。但许登一半是卖弄,一半是热情,滔滔不绝地说起那件迷人的往事。
据说,东晋时,瓦官寺刚刚建成,僧人们邀请当地的达官贵人到来,向他们募捐。大家纷纷响应,但数额都不大,没有超过十万钱的。这时,顾恺之微微一笑,拿起了笔,在功德簿上写上:“捐钱一百万。”
僧人们很惊讶,喊了一嗓子:“长康(顾恺之字长康)先生,一百万钱。”在座的体面人听了,都纷纷嘲笑:“这家伙又说大话,就他那家底,砸锅卖铁也凑不齐一百万啊。”顾恺之却不慌不忙地说:“给我一面白墙,一个月后即可兑现。”于是,他闭门不出,在寺院北小殿精心绘制维摩诘像。一个月后,就要画眼睛了,他对僧人说:“画像马上完成,你贴个告示,凡是第一天来观看的,都请施舍十万钱。第二天来看的,施舍五万。第三天来的,就按惯例给。”
等到完成的那天,殿门一打开,大家都觉得眼前一亮。壁画似乎放出了万丈光芒,把整个寺院都照亮了。参观者摩肩接踵,慷慨解囊,不一会儿工夫,就凑齐了百万钱。
许登说得是绘声绘色,眉飞色舞。杜甫听了,更是心痒难搔,恨不能马上看到那幅名震天下的维摩诘像。二人沿着秦淮河北岸跃马扬鞭,一路绝尘。远远望见一座高阁,
挺立于江岸,如一柄长剑,刺入云霄,在烈日下金光闪耀。许登举着马鞭,遥遥一指:“那就是瓦官阁,在瓦官寺之中。”二人又骑行了一阵,到了寺院门口,把马系在树上,走进山门。杜
甫并无心思去参拜佛祖,便绕开几个大殿,径直来到北面小殿。那里门户敞开,一眼就能看见壁画,虽然时隔三百六十余年,颜色稍褪去了些,但画像依然完整,在日光下,那种震慑人心的魅力丝毫不减。
杜甫走进小殿,站在壁画前面,想到当年顾恺之的英风,身体因激动而微微颤抖。壁画中,维摩诘色彩鲜丽,体态华贵,既端庄又轻盈。旁边有许多飞天女神,衣带在风中飘舞,真是灵动优雅。
杜甫细细地欣赏顾恺之的笔法,觉得有说不出的神妙。尤其是维摩诘的那双眼睛,明亮,慈爱,悲悯,让人觉得震撼,同时又深感温暖。杜甫想起顾恺之的名言:四肢美丑,不是要点;要想传神,重在双眼。从这幅画来看,顾恺之果然做到了。
杜甫忽然由此及彼,想着:那么写诗呢,如何才能传神?落笔的要点又在哪里呢?他站在壁画前,浮想联翩,似乎超然于物外,飞扬于艺术的至美氛围中,不知看了多久。
许登对此壁画十分熟悉,也无心多看,便在寺院各处闲逛,回来看杜甫,发现他依然痴迷其中,手指凌空,沿着壁画的线条,细细地勾勒着,似乎在用心描摹。
许登知道,杜甫虽不擅长丹青,但学识渊博,对画理还是有几分研究的,此刻估计正在研究顾恺之用笔之法呢。他不去打扰,心里有些无聊,就又绕到禅房,与熟识的禅师饮了一杯茶。眼看几个时辰过去,禅房外日光减弱,就辞别禅师,回到小殿,却发现杜甫坐在蒲团上,呆望着壁画,正若有所思。
莫高窟《维摩诘像》
顾恺之在瓦官寺的壁画今已无迹可寻,只能从莫高窟的《维摩诘像》中揣摩顾恺之画作的风采与笔法。
许登暗暗觉得好笑,就来催促:“子美兄,该回去了。”杜甫却似乎没有听见。
许登又说:“子美兄,天色晚了。”
杜甫这才回过神来,嘟囔道:“啊,天色晚……晚了。”的确,殿外夕阳西下,光色转暗,寺中游人渐稀。晚钟沉稳地响起,一记一记,像在近处,又像在远方,让杜甫有些恍惚,真不知今夕是何年了。再看壁上维摩诘的画像,也渐渐隐入暮色,但那双眼睛,依然明亮清澈,深入人心。
看杜甫流连忘返,许登说:“我家藏有维摩诘画像的摹本,很是传神,回去你可以仔细欣赏。”
杜甫这才心怀不舍地离开,到了许登家中,迫不及待地摊开画像,又欣赏了许久,真是爱不释手。许登看他喜爱,就说:“子美兄,这画就送给你了。”
杜甫大喜过望:“这怎么敢当?”许登哈哈大笑说:“宝剑赠英雄,这画像能到子美兄手里,正是得其所哉。”
杜甫也是个豪爽的人,不再推辞,喜出望外地携着画像回到客舍,又玩味了许久。夜风从窗户里吹入,带来青草的气息,还有悦耳的虫鸣。杜甫更觉心旷神怡了。
他想到离开洛阳以来一路的见闻,真是心潮澎湃。几年前,杜甫忽然动了漫游的心思:自己读过万卷书,理应趁着年轻,去行万里路了。在唐朝开元年间,读书人大都喜欢出去漫游。那时国家强盛,物价便宜,治安良好,水路、陆路通畅,沿途饭馆驿站很多,所以出行极为便利。而读书人想飞黄腾达,就得去人文荟萃的都市,多结识些有权威的人士,扩大自己的知名度,为以后参加科举考试提供方便。当然,一路纵览秀丽山河、名胜古迹,也有极大的乐趣,往往会触动诗兴,留下迷人的诗句。同时,如果看到了民生疾苦,这些未来的帝国官员心里容易存一份爱民之心。所以,漫游之风盛极一时。
杜甫熟读东晋谢灵运、何逊、阴铿等人的诗文,对诗中山清水秀、草长莺飞的江南,早已悠然神往,加上他的叔父杜登正在武康(今浙江湖州)任县尉,可以提供食宿。于是杜甫从洛阳上船,沿着运河,途经淮阴、扬州,悠悠然南下,看着眼前的景色从单调、平坦的黄土地,慢慢变成起伏的丘陵,景色由枯燥转向秀媚,自然觉得新奇。
杜甫在江宁逗留许久,结识了许登(因排行第八,所以杜甫诗中称他为许八)。两人同是英武少年,豪情万丈,一见如故,结为挚友。许登要尽地主之谊,就带杜甫遍览江宁名胜,既拜访了东晋名流王导和谢安的故居,也去了城隍庙。当然,最重要的,是这天下午去的瓦官寺。
几天后,杜甫挥别许登,离开江宁,继续南行,到了姑苏(今江苏苏州)和会稽(Kuàijī,今浙江绍兴)。杜甫学问深厚,走到各处,都能联想到相关的典故。在姑苏的虎丘山上,他遥想着春秋霸主吴王阖闾(Hélǘ)的起伏人生;在姑苏阊(chāng)门的泰伯庙,他感念着泰伯的贤德;在扬子江看到有船开往遥远的扶桑(今日本),心里又掀起远航的念头;在会稽,他品尝着勾践的仇恨;在五月的鉴湖里,他感受到秋天般的凉爽;而越中女孩的洁白如雪,也让他十分喜爱。此后,他乘船一直到了曹娥江的上游剡(Shàn)溪,还穿着青鞋布袜,攀登了高峻的天姥(mǔ)山。直到二十四岁,杜甫要参加进士考试,这才离开吴越,返回洛阳,结束长达三年多的壮游。
这次游历让杜甫眼界大开,当然,结识到各种各样的朋友,也是他的一大收获。其中最重要的一位,就是高僧旻(mín)上人。他们两人志趣相投,结为忘年之交。旻上人住在清幽的山谷,杜甫时常带着棋局,兴冲冲去与他对弈。有时杜甫在湖中泛舟,旻上人身披袈裟,飘然而来,在湖光山色中,与杜甫谈论诗文。这时的杜甫写了好多诗,旻上人恰是其知音,非常欣赏,逢人便赞叹杜甫的诗。
杜甫的名声,在江南渐渐传播。
在壮游中,杜甫对政治现实也有所思考。他在姑苏阊门的泰伯庙时,居然泪如涌泉。这不是没有原因的。泰伯是周朝祖先古公亶父的长子,本来有机会继承君位,但他知道父亲预见到老三季历的儿子姬昌将来有大成就之后,就主动把君位让给季历,自己来到东吴。此后才有姬昌三分天下有其二,开创八百年周朝。
从泰伯的事迹,杜甫不免想到唐朝的宫廷内斗。李世民在玄武门杀死兄弟李建成、李元吉,夺得皇位;武则天几乎杀尽李姓皇族子孙,篡唐为周;韦皇后东施效颦,也要登基,却被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剿灭;李隆基斗死太平公主,逼迫父亲当太上皇,自己做了皇帝。
杜甫认为,他们与泰伯相比,真是有天壤之别。作为现实主义诗人的杜甫,在壮游中开始了独立的思考,诗风也慢慢变得壮健。所以,我们时常说,年轻的时候,壮游也是学习的一种形式。
上一篇:杜甫显赫的家族
下一篇:杜甫漫游齐赵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