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豪、婉二派之长的都市文学风景表现者姜夔
在辛弃疾的晚年,南宋崛起了一位作风独特的词坛领袖姜夔。姜夔作词,大多被词学家们认为是走周邦彦一路,所以历来都以周、姜并称。又有的词学家,如周济,把姜夔划进辛弃疾一派。但实际上他是在周、辛之外另走一条新的创作道路,他的词风,正如夏承焘先生所论,是“在婉约和豪放两派之外,另树‘清刚’一帜,以江西诗瘦硬之笔救周邦彦一派的软媚,又以晚唐诗的绵邈风神救苏辛派粗犷的流弊。……所以我说,白石在苏辛、周吴两派之外,的确自成一个派系。”(《姜白石词编年笺校·论姜白石的词风(代序)》)姜夔成了周、辛之外的第三派,他描绘都市文学风景的词,便也与他的主体词风同一个路子,即高举清刚之帜,既不软媚又不粗犷,笔力健朗而风神绵邈。试看他的几篇代表作品:
(一)咏杭州元宵的短调杰作《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
巷陌风光纵赏时,笼纱未出马先嘶。白头居士无呵殿,只有乘肩小女随。
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沙河塘上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
这是一首咏元宵的节令词,但与我们前面所赏析的几家元宵词都不同的是,别人写的都是正月十五,姜夔这里写的却是作为“预赏”期的正月十一,可谓别出心裁。此词以作者自己正月十一夜上街“预赏”时的所见与所感,写出了这一夜虽仍属“预赏”期,但因距离灯火最盛的正月十五夜已近,欢快热烈的气氛也随着时间的绵延而益发地浓烈起来。作者的一系列清新简洁的“摄影镜头”都具有典型性,照出了元宵之前京城杭州准备欢庆节日的一系列精彩画面。
(二)咏扬州的千古名篇、作者的自度曲《扬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这首词是淳熙三年(公元1176年)冬至姜夔初访扬州时所作,作者的目的当然是抒发感时伤乱的黍离之悲,但在感情抒发中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因而具体地描绘了战乱后的扬州文学风景,这种描绘十分成功,并有鲜明的姜白石特色。已故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评析说:“此词极写兵后名都荒寒之状。‘春风’二句,其自序所谓‘四顾萧条’也。‘胡马’句言坏劫曾经,追思犹恸,况空城入暮,戍角吹寒,如李陵所谓‘胡笳互动,……只令人悲增忉怛耳’。下阕过扬州者,以杜牧文词为最著,因以自况,言百感填膺,非笔墨所能罄。‘冷月’二句诵之若商声激楚,令人心倒肠回。篇终‘红药’句言春光依旧,人事全非,哀郢怀湘,同其沉郁矣。凡乱后感怀之作,词人所恒有,白石之精到处,凄异之音,沁入纸背,复能以浩气行之,由于天分高而酝酿深也。”
(三)咏武昌的名篇、作者自度曲《翠楼吟》(淳熙丙午冬,武昌安远楼成,与刘去非诸友落之,度曲见志。予去武昌十年,故人有泊舟鹦鹉洲者,闻小姬歌此词,问之颇能道其事,还吴为予言之。兴怀昔游,且伤今之离索也):
月冷龙沙,尘清虎落,今年汉酺初赐。新翻胡部曲,听毡幕、元戎歌吹。层楼高峙,看槛曲萦红,檐牙飞翠。人姝丽,粉香吹下,夜寒风细。
此地,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玉梯凝望久,叹芳草、萋萋千里。天涯情味,仗酒祓清愁,花销英气。西山外,晚来还卷,一帘秋霁。
此词也是抒情之作,但因就景言情的需要,所以描写南宋边防重镇武昌城的楼台建筑、歌舞人物、周围环境与文化气氛极为生动,也极为成功,所以也可称为文学风景之作。上片以萧瑟气象写宁静之景,写出夜冷清幽,仿佛逝者无痕。下片妙在化用唐人崔颢《黄鹤楼》诗之意境,写出天涯情味,皆自客愁。结尾更透出几分幽怨情绪,使整个景观描写余韵悠长,耐人寻味。全篇空灵悠远,是典型的白石情味。这种抒情写景的风格气度,使得当时此词就获得了“白石体”的赞誉。(见赵闻礼《阳春白雪》)
上一篇:宋词中都市文化题材创作的结穴者吴文英
下一篇:宋词中都市文化题材的大力开拓者——婉约词开山祖柳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