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
[定义] 借两类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本质不同的彼事物来描绘说明此事物,以达到形象深刻的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方式,也就是常说的打比方。又称譬喻。
比喻的构成成分有本体与喻体。本体,即被比喻的事物,可以是人、是物、是事,也可以是景、是情;可以是抽象的,也可以是形象的;可以是词、短语,也可以是句子、段落。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都可以作为比喻描绘的对象。喻体,是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常以具体、形象、生动的事物、景物或事件作喻,有时也可以抽象的事理作喻。
[例释]
例1:上来的汤是凉的,冰淇淋倒是热的;鱼像海军陆战队,已登陆了好几天;肉像潜水艇士兵,会长时期伏在水里;除醋以外,面包、牛油、红酒无一不酸。(钱锺书《围城》)
例2:沈太太生得怪样,打扮得妖气。她眼睛下两个黑袋,像圆壳行军热水瓶,想是储蓄着多情的热泪,嘴唇涂的浓胭脂给唾沫带进了嘴,把黯黄崎岖的牙齿染道红痕,血淋淋地像侦探小说里谋杀案的线索。(钱锺书《围城》)
例1“鱼”、“肉”是本体,由词充当。“海军陆战队”、“潜水艇士兵”是喻体,本体与喻体均以具体事物充当。例2两个喻体喻不同的对象,前一喻体“圆壳行军热水瓶”是具体的,后一喻体“侦探小说里谋杀案的线索”则是抽象的。
比喻是以彼事物来形容此事物,比与被比的事物既应是不同类的,又必须有相似点。如上例“鱼”与“海军陆战队”的相似点是“已登陆了好几天”,“肉”与“潜水艇士兵”的相似点是“会长时期伏在水里”,而在这表层的相似之下所隐含的寓意,意味着鱼肉的不新鲜。
从比喻构成看,本体和喻体可以全出现,也可以只出现一个。前者如“他淘气得像猴子”;后者如“关心祖国的花朵”。
从比喻的形式看,本体与喻体之间有时用喻词关联,有时不用喻词。如以上例句,均以喻词“像”关联本体与喻体。
比喻是使用频率最高、运用最广的修辞格,在长期使用中,它产生了众多下位类型。基本类型有明喻、暗喻、借喻,其他衍生出来的类型,如博喻、回喻等。参见有关各条。
[辨析1] 比喻与比拟。见“比拟”条。
[辨析2] 比喻与比兴。见“比兴”条。
[辨析3] 比喻与换算。见“换算”条。
[辨析4] 比喻与较物。见“较物”条。
[辨析5] 比喻与示属。见“示属”条。
[辨析6] 比喻与通感。见“通感”条。
[辨析7] 比喻与象征。见“象征”条。
[辨析8] 比喻与引用。见“引用”条。
[辨析9] 比喻与形式相同的非辞格。有时在字面形式上相同,但用“像”、“好像”、“仿佛”关联的形式,不一定都是比喻。如在“街上仿佛没有人”、“道路好像加宽了许多”中,“仿佛”、“好像”不是比喻词,因为它们表示的是“似乎”之义,而不是作为两类事物的关联。
上一篇:汉语修辞手法系列「什么是比兴」
下一篇:汉语修辞手法系列「什么是避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