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正
[定义] 在同一语言片断中,先提出一种合乎上文语气的常规说法,然后加以否定,再提出一种形式不同但本质一致的说法的修辞方式。
[例释] 按意义可分为两类:
(1)相关式。即否定词前后的说法字面上意义相关相承。
例1:我这才明白,两年来,不,是二十二年来我全在瞎折腾。我的良好的感觉原来是自己想象出来的,别人并不这样看我。(徐勋国《不惑而惑》)
例1否定词前“两年来”与否定词后“二十二年来”都是写时间,相关相承,通过补正深化了语意,曲折了文意,表现出“我”对自己良好的感觉的深刻反思与醒悟。
(2)相反式。即否定词前后说法字面上意义相反相对。
例2:假如战争不发生,交涉使公署不撤退,他的官还可以做下去——不,做上去。(钱锺书《围城》)
“做上去”与“做下去”字面相反,本质一致,都是官继续做,否定之后换一种说法,一方面表现出理论上的合理推测:官越做越大,让表达准确周密,另一方面使言语行为跌宕多姿,颇具幽默感。
[辨析1] 补正与否定。见“否定”条。
[辨析2] 补正与换述。见“换述”条。
[辨析3] 补正与撇语。都是有肯定,有否定。区别是:
(1)补正由起句、否定词、正句三部分组成,缺一不可,而且次序不能颠倒。撇语多以“不是……而是”形式并列组合出现(先否定后肯定),但也可由“是……不是”形式并列组合出现(先肯定后否定),即撇语次序可以颠倒。
(2)补正起句与正句字面意思形式上否定,但实质上一致,而撇语是将否定部分排除,廓清近似易混事物,以突出肯定的主体。
[辨析4] 补正与更正。说错了而随时加以更正是口语中十分常见的追加现象,如:“她今年二十九岁,不,三十一岁。”这是常规的语言现象,是口语中的更正。补正与更正的区别是:
补正是本无错,而有意纠错,用否定肯定形式深化语意,或使表达跌宕起伏,摇曳多姿,富于幽默情趣。更正是有错而纠错,只追求表达的准确周密,并无积极的修辞效果。
上一篇:汉语修辞手法系列「什么是补喻」
下一篇:汉语修辞手法系列「什么是暗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