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转
[定义] 说话中,由于心思急转、掩饰真情、纠正失言等等原因,故意承接上半句话,把话题转向别处,改说另外的话的一种修辞方式。
[例释] 承转按构成所起的作用,可分为两类。
(1)谐音承转。利用词语音同或音近的条件巧妙衔接上下语意的承转。
例1:鲁侍萍(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曹禺《雷雨》)
例1通过两个同音字“萍”和“凭”,巧妙地掩盖了真情,把“萍”字后的“儿”急忙收住,转换成“凭”字,转移了话题,但上下语意衔接得天衣无缝。读者从中可以体察到鲁侍萍心理的复杂变化,难言之隐的深切痛苦。
(2)顺意承转。顺着上半句的语意巧妙地转换为另外语意的承转。
例2:(张献忠)“怎么,你以为我以后还打算再唱‘屯谷城’这出戏么?咱老子再也不唱这出窝囊戏了!既然真正起义嘛,留什么回旋余地!难道我老张还不……”他本来要说“还不如李自成么?”但是他忽然觉得说失了口,不应该对部下说出李自成的高明,随即打个顿,改口说:“明白非打倒明朝的江山才能够救民于水火?……”(姚雪垠《李自成》)
例2张献忠本来要说的是“难道我老张还不如李自成么?”话未说完已意识到不妥,马上承接上半句转为下半句“难道我老张还不明白非打倒明朝的江山才能够救民于水火?”这里以“还不”衔接起上半句和下半句,衔接处没有明显的痕迹,承转得自然连贯,巧妙地掩盖了他即将发生的失言。
[辨析1] 承转与暗转。两者都有中断语路,改换话题的特点。区别是:
承转的“转”,利用上半句的语音或语意的条件而巧妙承接转换;暗转的“转”,只是巧妙地转换话题,利用不利用上半句的语音或语意的条件都可以。由于两者有重合之处,因此,有人主张凡利用上半句的语音或语意的条件的,归承转;不利用上半句的语音或语意的条件的,归暗转。
[辨析2] 承转与跳脱。两者都有中断语路、岔开说别的事的特点。区别是:
(1)承转的上下语意衔接连贯,不露痕迹;跳脱的上下语意衔接或者留有痕迹,或者不完整、不连贯。
(2)承接范围比跳脱小;跳脱范围较广,包含在特殊语境里有意中断语路的种种变异做法。这就是之所以有的修辞专著认为承转是跳脱的一部分,主张把承转归入跳脱。
[辨析3] 承转与转换。都利用词语的语音和语义而改换意义。区别是:
承转利用词语的语音和语义的客观条件,但其主要特点是为了把话题转向别处,故意承接上半句话,巧妙地改说成另外的话;转换是说话人利用词语的语音和语义的客观条件,有意做出谐音或多义的解释。
上一篇:汉语修辞手法系列「什么是衬托」
下一篇:汉语修辞手法系列「什么是舛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