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代
[定义] 建立于比喻基础之上的喻体代本体的一种修辞方式。即先比喻,后用喻体代本体。
[例释]
例1: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的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然而圆规很不平,显示鄙夷的神色……圆规一面忿忿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鲁迅《故乡》)
例2:一个……男子……高叫:“芦柴棒,去烧火!……”“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子里的稀饭烧滚……她十五六岁……手脚瘦得像芦柴棒一样,于是大家就拿“芦柴棒”当了她的名字……就拿上面讲到过的“芦柴棒”来做个例子吧……“芦柴棒”害了急性的重伤风而躺在床上了……(夏衍《包身工》)
例1“圆规”代杨二嫂,是先设喻,后文直接用喻体代本体;例2“芦柴棒”代那个小包身工,依然建立于比喻基础之上。此类修辞现象是借喻还是借代,向有争议。我们认为可另立“喻代”,作为借喻和借代的交集概括。
[辨析1] 喻代与借代。都有“代”。区别是:
喻代建立在比喻的基础之上,必须先比喻,后用喻体代本体;借代是借体直接代本体,只代不喻。
[辨析2] 喻代与借喻。都有“喻”。区别是:
(1)喻代是比喻后的名称代换,喻体作为别名而存在,其比喻的色彩、意味减弱,含蓄表情成为关键;借喻是比喻的一种,它通过对喻体的表述代替本体形象的表现,使本体更具体、更生动,求形象、新鲜是其关键。
(2)借喻借体和本体须有相似性,不求相关性;喻代是设喻之后,喻体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代称”资格,建立了一种“关联”(常以“绰号”形式出现)。
上一篇:汉语修辞手法系列「什么是约喻」
下一篇:汉语修辞手法系列「什么是语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