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语
[定义] 在两个字面相同的词语中加上“是”之类的判断词,形成“A1+是+A2”的基本判断形式,以表示强调、让步、说明或精警的一种修辞方式。又称重语。
[例释] 根据A1和A2之间的关系,同语可分为3类:
(1)强调性同语。A2对A1起强调作用的同语。这种同语的语义肯定,语气明快。
例1: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山也还是那座山,梁也还是那道梁。碾子是碾子,缸是缸;爹是爹来,娘是娘。(电视连续剧《篱笆·女人和狗》插曲)
例2:外婆指着满屋的家具对外孙女说“你妈妈的东西都是你的”时,她很认真地纠正:“不,妈妈的是妈妈的。我长大了,可以自己去挣。”(《孩子和新衣服》,《读者》2004年第12期)
例1这首歌词全用同语“A1+是+A2”的判断形式,表面上A2对A1是不厌其烦地强调众所周知的大实话,实际上寓含着深刻的事理,是对农村、农民一成不变观念和状态的一种深层次的感慨。运用同语大大地强化了记忆和印象,看似平淡无奇、朴实无华,却别具韵味,让人回味。例2“妈妈的是妈妈的”用的是“A1+是+A2”的判断形式,强调妈妈的东西是妈妈自己的,传达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下一代要自我奋斗,学会自己创造生活,而不是靠继承父母财产过活。
(2)让步性同语。先退一步再转入正意的同语。这种同语的语义转折自然,语气稍显委婉。
例3:你要说他实在也实在,滑头也滑头。(张洁《沉重的翅膀》)
例3前一个“实在”、“滑头”是“他”给人的印象,后一个“实在”、“滑头”则是“他”真实的情况。这是先退一步肯定人们的印象,然后再说出他实际的表现。语言简练明快,在两相对衬中,让人了解此人处事为人干练而圆滑。本例用“也”来连接,没直接用判断词“是”,但仍然暗含“A1+是+A2”的判断形式。
(3)说明性同语。A1或A2带有修饰、限制成分,补充说明A1或A2具有什么性质、特点、功能的同语。这种同语的语义丰富,语气果断利索。
例4: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究是苍蝇。(鲁迅《战士和苍蝇》)
例5:……由于暮色苍茫间的体力不支、友朋散失,郁闷只能更加郁闷,卑琐只能更加卑琐。(余秋里《成熟》)
例6:人人都骂它是丑石,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贾平凹《丑石》)
例4的A1“战士”前有修饰成分“有缺点的”,A1“苍蝇”前也有修饰成分“完美的”,它们起着补充说明的作用,突出了战士的可敬和苍蝇的可鄙,给人精警富有哲理的印象。例5的A2“郁闷”“卑琐”之前有限制成分“只能更加”,强调“郁闷”“卑琐”的程度加深。本例没直接用判断词“是”,但仍然暗含“A1+是+A2”的判断形式。例6“丑石”之前有修饰成分“丑得不能再丑”,起着补充说明的作用,突出了丑石之丑。本例A1“丑石”,因承上而用“它”代替,判断词“是”前添个“真”字,不过,整个结构仍然是“A1+是+A2”的判断形式。
同语按采用判断形式的多寡看,有3种类型:
(1)单式的判断形式,如例2、例6;
(2)双式的判断形式,如例3、例4、例5;
(3)多式的判断形式,如例1。
[辨析1] 同语与对举。当同语采用双式时,两者在形式上有相同的一面。区别是:
(1)同语可以采用单式的判断形式(例2、例6)或双式的判断形式(例3、例4、例5)或多式的判断形式(例1);对举必须是双式的。
(2)同语采用“A1+是+A2”的基本判断形式;对举不一定采用“A1+是+A2”的基本判断形式,如“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不做,二不休”之类。
(3)双式同语虽然也有对称相举的,但彼此是相对独立的;对举靠上下句互相映衬或补充,才能表达出一个完整的意思,其中任何一个分句都没有相对独立的意义。
(4)同语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示强调、让步、说明或精警的意思;对举通过一定的方式表达互相映衬或补充的意思。
[辨析2] 同语与反复。都重复使用某些语言单位,都有强调的作用。区别是:
(1)项目上,反复中的项目可以是词语也可以是句子、句群或段落;同语仅限于一个句子中的某个词语。
(2)语义上,反复是突出某项意义,强调某种感情;而同语则表达丰富了的意义。
(3)作用上,反复的项目可以删略而不影响基本语义,也不影响语法结构的成立,换言之,反复具有结构独立性;同语中的各项不能删略,否则会影响表达的意思,或者使语法结构不完整,换言之,同语具有结构依存性。
[辨析3] 同语与施受。见“施受”条。
[辨析4] 同语与同辞。见“同辞”条。
[辨析5] 同语与同位。见“同位”条。
[辨析6] 同语与同异。两者都有重复词语的一面。区别是:
(1)同语重复的词语必须整个都相同;同异是词语一半相同,一半不同。
(2)同语主要采用判断的句式,起强调、让步、说明或精警等作用;同异采用同中有异和异中有同的形式,起到相衬和对比的作用。
[辨析7] 同语与一般判断句。两者都采用判断形式,区别是:
(1)同语内涵丰富,有令人回味的余地;一般判断句作用在判断说明,很少留给人思索回味的余地。
(2)同语的前后词语必须是同形的,即含有A1和A2;一般判断句没有这种限制。
上一篇:汉语修辞手法系列「什么是同字」
下一篇:汉语修辞手法系列「什么是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