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拈连修辞手法
[定义]在同时叙述甲乙两个事物时,把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顺势拈来用到乙事物上的一种修辞方式。又称连物。
从形式上看,拈连的特点是:第一,在线性语流中,同一词语先后叙述甲乙两个事物;第二,这个词语叙述甲事物时是正常组合,而叙述乙事物时,因为是从甲事物顺手拈来的,按语法常规不适用于乙事物,所以是超常组合。从内容上看,当拈连词是正常组合时,它所关涉的对象是具体的实在之物,表现的是它的本义;当拈连词是超常组合时,它所关涉的对象多是抽象的虚幻之物,显示的是它的比喻义或引申义。
[例释]按拈连的内部结构形式,可分为两类:
(1)常式拈连。拈连词的本体在前,拈体在后,本体与拈体随着甲乙两个事物先后出现。
例1:淅淅沥沥的秋雨敲打着窗户,也敲打着我的心。
例句中“敲打”为拈连词。甲事物(本体)是具体的存在的窗户,看得见摸得着,秋雨“敲打窗户”合情合理;乙事物(拈体)是心,正常情况下看不见也摸不着,因此,秋雨敲打着心,语义逻辑上不合理。语义上的不合理却在修辞上找到了合理的通道,随着对象由实到虚的转化,“敲打”的语义也丰富、深刻起来:心被敲打,暗示着人物内心的波澜。
汉语俗语中的“人穷志不穷、人老心不老、耳聋心不聋、身残志不残”等都是典型的常式拈连格,形式简洁明了,意义深刻隽永。
(2)变式拈连。根据方式,又可分为两小类:
(a)倒式拈连。即拈体在前,本体在后,本体和拈体所关涉的甲乙两事物出现的次序颠倒,乙事物先出现,而甲事物后出现。
例2:农民生活这么苦,你们这些当官的还剥削他们,你们的心瞎了,难道眼也瞎了?
“眼瞎”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心瞎”则是心灵或灵魂的蒙蔽,不先说“眼瞎”而先说“心瞎”,加强了诘问和谴责的力量。
(b)略式拈连。拈连词本应出现两次,但在略式拈连中只出现一次,但甲乙两事物均出现,次序可颠倒也可不颠倒。
例3:多么纯洁的血,纯洁的火焰,谁说他射出的不是热血,而是子弹。(李瑛《一月的哀思》)
将“射出子弹”中的“射出”隐去不说,但不说并不表示没有,它隐藏在表达者的心中,暗中引导接受者对“射出……热血”的理解,接受者在理解的过程中也悄悄地将省略的部分补足,使其修辞信息完整。
[辨析1]拈连与多饰。见“多饰”条。
[辨析2]拈连与换义。见“换义”条。
[辨析3]拈连与接续。见“接续”条。
[辨析4]拈连与牵带。见“牵带”条。
[辨析5]拈连与巧缀。都有词语的拈用现象。区别是:
(1)拈连的词语关涉、指向甲乙两个事物,不管作为本体的甲事物是否出现。巧缀的词语限定、指向的是同一个事物。例如“‘希望岛’上无希望。”中前后两个“希望”指向的是同一个事物——岛屿,前一个是岛屿的名称;后一个是人们赋予岛屿的意义:盼望它能为人类带来希望和福祉。
(2)拈连词语的本体和拈体都有意义,本体是词语的本义和实义,拈体是词语的喻义和虚义;巧缀的词语前后意义基本相同,前一个词语表达的是词语的字面义,后一个词语再次强化这一意义。
(3)拈连的词语一般是动词,用来叙述事物;巧缀的词语则多为形容词、名词,用作事物的名称或描写事物的性状、特点。
[辨析6]拈连与同饰。两者都是同一语言形式在不同的话语组合中产生修辞效果。区别是:
(1)拈连的同一语言形式与不同的话语相组合是正常搭配+超常搭配,其中本体是正常搭配,拈体是超常搭配;而同饰的同一语言形式与不同的话语相组合都是正常搭配。
(2)拈连的同一语言形式与不同的话语相组合先后所产生的语义不同;而同饰的同一语言形式与不同的话语相组合先后所产生语义相同。
(3)构成拈连的语言单位只能是词语;而构成同饰的语言单位可以是词语,也可以是句子。
[辨析7]拈连与移就。见“移就”条。
[辨析8]拈连与异类。见“异类”条。
上一篇:什么是夹杂修辞手法与夹杂语句例子
下一篇:什么是歧义修辞手法与歧义语句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