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拈比的修辞手法与语句例子
[定义]两个读音相近而意义相异的词语前后相继地出现在同一语句中,表示比较、映衬、对比等关系的一种修辞方式。特点是:前后出现的两个词语中至少有一个语素音同或音近,意义上有关联、相对或相衬关系。
[例释]根据拈比前后词语的字形是否一致,可分为两类:
(1)全异形拈比。前后词语只是读音相同或相近,字形完全不同,即音近形异。
例1:讲究不如将就。
例2:县官不如现管。
例3:计划赶不上变化。
例句中前后词语在读音上基本相同,但字形完全不同,意义也迥然有别。例1中“讲究”是一种认真、重视、注重细节的态度,“将就”则是一种随便、马虎、过得去就行的态度,两者放在一起显示出两种截然相反的行为风格。“讲究不如将就”不仅反映出态度的转变,也反映出价值观的跌落。例2“县官”虽大权在握,但基层单位或部门因与人民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却比“县官”管理来得直接。“县官不如现管”就反映了这种社会现象。例3“计划赶不上变化”说明随着情势的不断改变,原本拟定好的计划也须相应地改变;但有时它也会成为无计划者的托辞。
(2)半异形拈比。前后词语中有同形语素,而异形语素在读音上相近或相同。
例4:如今这年头,有钱比不上有权。
例5:这种药品到底是治癌还是致癌?
例6:君子动口不动手。
例4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但“钱”还须借助“权”才能达到目的,在金钱与权力的较量中,权力占了上峰。“有钱比不上有权”暗含着对当今社会权力腐败的批评。例5“治癌”与“致癌”仅一字之差,但效果却天壤之别:“治癌”在挽救生命,“致癌”却在吞噬生命,两相对比,凸显出药品质量问题的重要性。例6“动口”与“动手”虽一字之差,却是两种不同的行为方式:“动口”以理服人,“动手”则以力降人;一个文明,一个粗野,在对比中显示出君子为人处事的风范。
[辨析1]拈比与同异。见“同异”条。
[辨析2]拈比与谐转。都利用谐音异形的词语来转换语义。区别是:
拈比前后词语之间不仅语音相同或相近,而且意义上必须有联系,或相对或相衬;谐转前后词语之间仅仅是语音上相同或相近,意义上前后没有关联。例如:“第二个人只好请他去当政治教员,他不能在导弹部门工作,他只能在导弹部门‘捣蛋’。”(周恩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例句中“导弹”与“捣蛋”语音相近,字形完全不同,意义上没有任何联系,所以是“谐转”。
上一篇:什么是分说的修辞手法与语句例子
下一篇:什么是界辞的修辞手法与语句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