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到篇末,境界别开
诗篇贵在波澜迭起,新意层出,尤贵在结末处转换视角,另拓思路,从而使诗到篇末而境界别开。就诗艺来说,这是以开为合的作结之法。其具体运用的例子,举不胜举,如果试加归纳,大致可分为下列三类:一类是:在诗的结尾处跳出前文对事物的描述角度,改从另一角度来观察、思考所描述的事物。
例如崔珏有首题作《和友人鸳鸯之什》的七律,其前六句“翠鬣红毛舞夕晖,水禽情似此禽稀。暂分烟岛犹回首,只渡寒塘亦并飞。映雾尽迷珠殿瓦,逐梭齐上玉人机”,句句紧扣诗题,写鸳鸯的文彩、情性,并用鸳鸯瓦、鸳鸯锦作为旁笔,以虚衬实,已经把对鸳鸯的描述写足;而尾联“采莲无限兰桡女,笑指中流羡尔归”两句,则陡然改变角度,转而写河上采莲女郎见鸳鸯双双归来所产生的情思,从而在终篇处另辟诗境,深化了诗意。俞陛雲在《诗境浅说》中称赞这收尾两句“更翻新意”,并说:“全首中,六句皆咏本题,而结处别开意境,律诗中恒有之法也。”其实,这不仅是“律诗中恒有之法”,这里还可以举一个更为人所乐道的古诗的例子——杜甫的《缚鸡行》。诗的前六句是:“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虫鸡于人何厚薄?吾叱奴人解其缚。”这六句就诗题写了缚鸡情形、缚鸡原因和作者对鸡怜悯、命解其缚的全过程,题内的话已经说完;最后两句就推开本题,换一角度,以“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作结,在“缚鸡”一事的描述外展现了一个因此事引发联想而注目寒江、倚阁深思的作者自我画像,其篇终之意使人寻绎无穷。洪迈在《容斋三笔》卷五中称这一“结句之妙,非他人所能跂及”。《九家集注杜诗》引《步里客谈》赞此结句云:“古人作诗,断句辄傍入他意,最为警策。”其所以“妙”、其所以“为警策”,正因为它是俞陛雲所说的“结处别开意境”的范例。与此类似的例子尚有杜甫《画鹰》的结尾“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别房太尉墓》的结尾“惟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等等,前人或称这一写法为“推开作结”。
另一类的写法是:在诗篇收结处,从本题所写的空间转入另一空间,以收境界别开的艺术效果。例如杜甫《望岳》诗的前六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都是就诗题写望见泰山的感受,说明诗人所在的空间是在泰山脚下,不是在泰山之上;而结末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则悬想登上泰山绝顶,易地而望,从面向泰山、仰望泰山,转变为登上泰山、俯览众山,所写空间发生了变化,所望对象随之而变。这也是一个“结处别开意境”的典型范例。再如陆游《秋夜纪怀》三首为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在他的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所作;其第三首的前六句都是写秋夜在山阴居处所见、所感,而尾联“还思散关路,炬火驿前迎”两句,则回想孝宗乾道八年(1172)作者经由通向散关(即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的道路返南郑(今属陕西),夜次小柏(约在今四川广元境内)驿馆的景象,使诗境转入另一空间。又如清末诗人陈曾寿有首七律,题作《八月乘车夜过黄河,桥甫筑成,明灯绵亘无际,洵奇观也》。诗的前六句“飞车度险出重扃,箭激洪河挟怒霆。万点华灯照秋水,一行灵鹊化明星。横身与世为津渡,孤派随天入杳冥”,都是写乘火车夜过黄河在黄河铁桥上所见的“奇观”,而尾联“地缩山河空险阻,朝来应见太行青”两句,则预想过河后的次晨火车将飞驰在太行山侧,可望见青翠的太行山色,也是把诗境推入了另一空间。这些都是在诗的终篇处转换空间、别开境界的例子。
还有一类,其写法是:在诗篇结尾处从本题所写的时间推入另一时间,通常多是从对当前事物的描述推想到此事物的日后状态。前人称此写法为从题的去路作结。例如李白《夜泊牛渚怀古》五律的前六句都是写夜泊牛渚(矶名,在今安徽当涂西北的牛渚山下)时的所见、所感,而尾联两句“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则在时间上从今夜推想到“明朝”,别开一挂帆离去、枫叶飘落的意境。又如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的尾联“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也是从今年九日的会集推想到“明年此会”。浦起龙《读杜心解》称此两句为“透后写”;杨万里《诚斋诗话》则赞此类结句是“诗已尽而味方永,乃善之善也”。与以上两例机杼相似的还有柳宗元《别舍弟宗一》的尾联“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韩偓《惜花》的尾联“临轩一盏悲春酒,明日池塘是绿阴”,陈与义《除夜》的尾联“明日岳阳楼上去,岛烟湖雾看春生”,等等。这些例子都用“此后”、“明日”之类的字眼把诗意从现在延伸到未来,从而别开意境。诗如此,词亦然。
词人中惯用这一写法的很多。以吴文英为例,其《霜叶飞·重九》的结拍“漫细将、茱萸看,但约明年,翠微高处”、《霜花腴·重阳前一日泛石湖》的结拍“算明朝、未了重阳,紫萸应耐看”,就都是化用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诗的结句,把词意推到未来。刘永济《微睇室说词》还称其《喜迁莺·福山萧寺岁除》的结拍“便归好,料鹅黄已染,西池千缕”,是“想到归时柳已萌芽,则去路也”;又称其《高阳台·落梅》的结拍“最愁人,啼鸟晴明,叶底清圆”三句,“乃从题的去路作结之法”。吴词中用此写法的篇什还有《拜星月慢·姜石帚以盆莲数十置中庭,宴客其中》的结拍“又怕便、绿减西风,泣秋檠烛外”、《高阳台·丰乐楼,分韵得“如”字》的结拍“莫重来,吹尽香绵,泪满平芜”,等等。以上所举,只是常见的在结处别开意境的三种写法;而在不同的诗人、词人的笔下,则是千变万化、各尽其妙的。
上一篇:诗中人名、地名的巧对
下一篇:七言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