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墉风·载驰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而不臧,我思不远。
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而不臧,我思不閟。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樨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
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题解
许穆夫人,姬姓,名不详,是卫公子硕和宣姜的女儿,春秋卫国(今河南省淇县)人。约生于公元前690年(周庄王七年、卫惠公十年)左右,卒于公元前656年(周惠王二十一年、卫文公四年),多才多艺,且有胆识。长大后嫁给许国许穆公,故称许穆夫人。许穆夫人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女诗人,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位女诗人。
这首诗写于狄人灭卫之后,卫人迁于漕这个地方,大概在卫国灭亡第二年,即公元前659年。卫懿公生性懦弱无能,独好鹤,穷其国力以求名贵品种,还荒诞地封其爱鹤“将军”、“大夫”等爵位,其昏庸无道可见一斑。当时北方游牧民族北狄见卫国国政混乱,人心怨愤,于是出兵攻打卫国,而卫国国人不满卫懿公所为,将士们不愿为昏聩的国主卖命,纷纷溃散。虽然这时卫懿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战斗中身先士卒,虽战死却“不去其旗”,但还是没能挽回失败的命运。卫军最终全军覆没,卫国灭亡。当卫国被狄人占领以后,许穆夫人心急如焚,星夜兼程赶到漕邑,吊唁祖国的危亡,写下了这首《载驰》。
句解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驾起轻车快驰骋,回去吊唁悼卫侯。挥鞭赶马路遥远,到达漕邑时未久。许国大夫跋涉来,阻我行程令我愁。“载”,语助词。“驰”、“驱”:孔疏“走马谓之驰,策马谓之驱”。“唁”(音yàn),向死者家属表示慰问,此处不仅是哀悼卫侯,还有凭吊宗国危亡之意。卫侯指作者之兄已死的卫戴公申。“悠悠”,远貌。“漕”,地名,毛传“漕,卫东邑”。“大夫”指许国赶来阻止许穆夫人去卫的许臣。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而不臧,我思不远。
竟然不肯赞同我,哪能返身回许地。比起你们心不善,我怀宗国思难弃。“嘉”,认为好,赞许。“视”,表示比较。“臧”指好,善。“思”,忧思。“远”,摆脱。
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而不臧,我思不閟。
竟然没有赞同我,无法渡河归故里。比起你们心不善,我恋宗国情不已。“济”,止。“閟”(音bì),同“闭”,闭塞不通。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樨且狂。
登高来到那山冈,采摘贝母治忧郁。女子心柔善怀恋,各有道理有头绪。许国众人责难我,实在狂妄又稚愚。“言”为语助词。“阿丘”,有一边偏高的山丘。“蝱”(音máng),贝母草。采蝱治病比喻设法救国。“怀”意为怀恋。“行”,指道理、准则,一说道路。“许人”,指许国的人们。“尤”,责怪。“众”,指“众人”或“终”。“樨”为幼稚的意思。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
我在田野缓缓行,垄上麦子密密遍。欲赴大国去陈诉,谁能依靠谁来援?“芃”(音péng),草茂盛貌。“控”,往告,赴告。“因”,亲也,依靠。“极”,至,指来援者的到达。
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许国大夫君子们,不要对我生尤怨。你们考虑上百次,不如我亲自跑一遍。“之”,往,指行动。
评解
全诗共分四章,不同于《桃夭》、《相鼠》等篇每章句数、字数甚至连意思都基本相似,本诗富于变化,思想感情也复杂得多。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作者的叙事抒情从现实生活出发,从现实所引起的内心矛盾出发。所以诗歌的形式随着内容的发展而变化,形成不同的语言和不同的节奏。
许穆夫人那始终不渝的救国之志、爱国之心,在马车上飞驰的宗国大爱、骨肉之情、高远胸襟与果决的气度,以及诗中所彰显的刚强、果决、有胆有识的巾帼英雄形象,甚为恣肆。这样的真挚情怀,自然是最能够感动人的。许穆夫人的诗流传开来,齐桓公闻得,感其心而派公子无亏帅车300乘、甲士3000人,帮助卫人防守漕邑。后来,又联合诸侯迁卫都于楚丘,使卫国得以灭而复存,从此又延续了400多年。
作者简介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爱国诗人,名平,字原,又字灵均。他出身楚国贵族,初辅佐楚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学识渊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后遭谗害而去职。顷襄王时,屈原被放逐,长期流浪沅湘流域,后因楚国的政治更加腐败,郢都也为秦兵攻破。此时,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遂投汨罗江而亡。
上一篇:爱国主义诗篇《诗经·秦风·无衣》原文注解与鉴赏
下一篇:李白《行路难·其一》道路坎坷,重拾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