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正志 【本书体例】
【原文】:
于我乎(1)!夏屋渠渠(2),今也每食无余。于嗟乎!不承权舆(3)!
于我乎!每食四簋(4),今也每食不饱。于嗟乎!不承权舆!
【鉴赏】:
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内容描写一个没落贵族的自伤自叹,表现其对当前失意生活的怨悱感情。《诗经》所反映的时代,大致相当于从西周奴隶社会的兴盛,到奴隶制衰弱崩溃的春秋战国之交,在这整个历史过程中,豪强兼并,贵族阶级的兴衰、起落,是当时社会激流中必然发生的现象。这首诗正是反映了贵族阶级的没落,表现了贵族阶级在竞争中为时代抛弃的哀叹。这些奴隶主贵族阶级赖以生活的天堂一下陷落了,从昔日的“夏屋渠渠”,“每食田簋”,一下跌落到“每食无余”,只能吃饱肚子的境地。有时竟然还吃不饱饭。这种强烈的生活反差,使他们吃惊、不平,可是现实是如此残酷,他们又无回天之力,只能继之以哀叹,痛感昔日的豪贵生活再也不会相承如始了。《诗经》的写实主义倾向,是阶级产生后,在现实社会的矛盾斗争促成的,诗中的人物形象,人物感情,已经打上了阶级印记,诗人们在表现对现实的生活态度和内心感受时,便形象地反映了现实社会的重要特征,使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社会生活的矛盾动荡,从而使这些诗歌具有了一定的历史意义。虽然这首诗主要表现的是一个没落贵族对生活表示的“不平”的呼喊。方玉润在《秦风》后评述秦地诗风说:“《权舆》有无食之叹,其为国大可想见。”他的意思是从《权舆》的不平之叹中,可以想见秦国为政的大略状况、强调此诗的政治认识价值,其精神所指,也是通过诗歌,可以认识一个时代的风貌,看法是难能可贵的。
《权舆》二章,每章各五句,诗中十分形象地刻画了一个没落贵族的哀叹之声,为了渲染主人公的怨悱与自伤,诗中采用了《诗经》中比较普遍使用的对比手法,表现对生活无可奈何的伤痛感情。这里诗歌的主人把怀旧的情思与现实的“惨痛”生活作了集中的对比,反差是如此显明,变化是如此巨大,心境是如此无望,所以诗章一开始,就表达了这个贵族的强烈情感,“于我乎”,一种自伤的呼唤,哀号而出。眼下的贫困状况,自然会使一切没落者想起过去所谓“幸福”生活,因为在怀旧中可以平衡现实中的不幸心境,减轻内心过分的哀痛。对过去高屋、美食生活的回忆,终于不能改变现实中没落的命运,他们只能“于嗟乎”叹息自伤,呼叫生活再也不会回到当初时候了。这种对比手法的成功运用,使怀旧与现实生活出现强烈的反差,有助于表达起伏多变的感情,使人获得形象生动的深刻印象,这首诗歌的语言也有自己的特色,在四字句的基础上,随着没落贵族的感情起伏变化,插入或长或短的感叹句子。造成不同的语气,以求切合人物的感情起伏,显示语言与人物心灵的统一,很好地发挥了语言灵活变化的作用。
这首诗全用赋体,两章叠咏一事,两章起始,一从居室,一从美食开始,下面却侧重表现饮食的不继其始,两章意思又互相补充,增强了诗人自伤的深度,文法变化也少板滞之妙。这也是值得一提的。再者“权舆”一词,直到今天还被大家常用,表示事理的开始,说明《诗经》对汉语的重大影响。
上一篇:《木瓜》原文与鉴赏
下一篇:《杕杜》原文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