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天善戎耀文 【本书体例】
【原文】:
祈父,予王之爪牙(1)。胡转予于恤(2),靡所止居(3)?
祈父,予王之爪士。胡转予于恤,靡可止?
祈父,亶不聪。胡转予于恤,有母之尸饔(4)。
【鉴赏】:
这首诗是写一位都城或王宫卫士斥责司马的诗。按规定,卫士职责是保卫都城王宫的,现在却征调他们去边疆抗击羌戎,所以发出这样怨愤之词,此诗指责司马征调失常,指挥无能,使大家陷入困境,从侧面讽刺了国君的用人不当。《诗序》:“刺宣王也。”《毛诗》:“刺其用祈父不得其人也。”这说法基本上是正确的。
全诗三章,章四句。第一、二章,只是“爪牙”“爪士”,“止居”“止”的区别,其它句子都一样。第三章,一,二句同前两章相同,第二、四句与前两章有变化,意思较前更进一层,怨愤之情已登峰造极。
三章首句皆直呼“司马”这个掌管军事的长官名称。“祈”是“圻”的借字,古“圻”与“畿”通。所以掌管封畿之内的兵甲者,其官名为“祈父”,祈父就是司马。“爪牙”,孔颖达曰:“鸟用爪,兽用牙,以防卫己身。”这里用“爪牙”来比喻都城王宫的卫士。第二章“爪士”也是这个意思。“止居”是居住的意思,“”(zhǐ)是“止”的意思,与“止居”同义。第一、二章的大意是:大司马将军啊!我们是守卫都城王宫的爪牙卫士,为啥调我们到战场,害得我们背井离乡,有家难归。此处两次直呼大司马,反复倾吐了卫士的愤懑之情。他们从三个方面谴责了司马将军。一不该征调我们这些守都城王宫的卫士上战场打仗;二不该长期征调我们,边防吃紧临时抽调来凑急也算,可是司马将军却无期限地征调我们;三不该指挥不当,陷我们于忧患境地,常常转徙,没有安身之处,也不能归乡回家啊!
第三章,已由怨愤发展到诅咒斥骂,愤懑之情已达到极点,“亶不聪”的“亶”是诚然、实在的意思,本章大意是:大司马将军啊!你真是太昏庸胡涂了。为何把我们引入忧患的困境,家中老母,无人去奉养。
对于“祈父”之昏庸,除前面所述外,还应作多方面的理解。《国语·吴语》:“越勾践伐吴,有父母耆老而无昆弟者,皆遣归。”《史记》中也有“魏公子无忌救赵,亦令独之无兄弟者,归养。”宋代朱熹也说:“古者有亲老而无兄弟,其当免征役,必有成法。故责司马之不聪,其意谓此法人皆闻之,汝独不闻乎?乃驱吾从戎,使我亲不免薪水之劳也!”谴责之中也应包含以上之意。
也有人提出过这样的质疑,一个普通卫士,敢唱反对司马将军的歌,还给采诗者采录,收入《诗经》。《诗经》的篇章,多为现实主义的杰作。象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国君用人之不当的真实情况,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官兵间的关系问题。对此,周振甫先生就曾论证说:“这说明当时士兵和司令之间的关系,士兵还敢于吐露他的不满的怨情,司令还能允许他们唱。这种关系,到春秋时还保存着。如《左传》宣公二年,宋国的统帅华元与郑国作战被俘,逃回。宋人筑城;华元作主管。筑城的工人唱歌笑华元‘弃甲而复’,‘弃甲复来’,华元只是让他们去唱,不加禁止,所以当时工人唱的歌还保留在《左传》里。”
上一篇:《礼魂》原文与鉴赏
下一篇:《祝越王辞》原文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