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典故的作用,在于把难于明说的事说得让读者可以意会。这是逐步发展的一种技巧,到唐人才运用纯熟。古人质朴,如果用典故,就直接引证出来,例如阮籍《咏怀》诗:“昔闻东陵瓜,近在青门外。”陶潜《乞食》诗:“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直接举出召平、韩信的故事。六朝的末期,特别是庾信,方才把故事融化在诗里,几乎看不出是用典。例如“步兵未饮酒,中散未弹琴。索索无真气,昏昏有俗心”,意思就是说无酒无琴之俗罢了,用上典故,格外增加词令之美,而避免直率单调的弊病。又如“长阪初垂翼,鸿沟遂倒戈。的卢于此去,虞兮奈若何”。无非说兵败国亡,而用两件古事,各叠成两句,就显得非常沉痛。这是诗中用典入神之处。
到了唐人,除了上述方法以外,又添一种实事虚用法。例如杜甫的《禹庙》诗:“荒庭垂橘柚,古壁画龙蛇。”说的虽是庭中的橘柚树和壁上的龙蛇画,暗中却含有禹的故事(上句出《禹贡》,下句指禹铸九鼎事,出《左传》)。又如“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江鱼入馔来”,表面上好像写景,其实暗含养亲的意思,因为竹笋江鱼都是孝子的故事。还有刘禹锡的“楼中饮兴因明月,江上诗情为晚霞”,表面上也是写景,而上句暗用庾亮故事,下句暗用谢跳“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的诗句,更觉神妙动人。
此外还有些方法,举下列各诗为例。
一是以古事说明题意。如李商隐诗:“军令未闻诛马谡,捷书惟是报孙歆。”上句说军法不严,败将不受惩处,下句说军报不实,虚张战功。恰好用马谡、孙歆两件史实来比拟,这是作诗的第一等技巧。
一是并非真有此事,不过借古人名作陪衬。如李商隐诗:“楚辞已不饶唐勒,风赋何曾让景差?”这诗的题目是《宋玉》,不在宋玉本身找故实,而用宋玉同时的人虚作陪笔,不妨以想象出之。这样的典故就不死板。
一是借典故作渲染。如杜甫诗:“范蠡舟偏小,王乔鹤不群。”并不是真说范蠡的舟,王乔的鹤,而是因为单说舟与鹤,装点得不够华美,所以借范蠡、王乔来加深色泽。
能够体会到这一层,推而广之,诗就不会黯淡无光了。
上一篇:王安石写诗方法习惯
下一篇:律诗的对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