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评白居易诗的高处在与人民“有平等思想”
白居易是唐朝著名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杰出代表。他的诗最大的特点是,诗风平易通俗,朗朗上口, “周详明直,娓娓动人” (清·冯班语)。白居易自己说:当时, “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士庶、僧侣、孀妇、处女之口,每有咏仆诗者”。元稹在《白氏长庆集序》中证实: “自篇章以来,未有流传如是之广者。”毛泽东评论说:白居易是“唐代大诗人,他用通俗易懂的口语写出精彩的文艺作品;尽管他在宫廷身居高位,但是仍然接近群众,并在作品中表达普通老百姓的情绪和愿望”。
白居易出生于家道衰落的官宦世家, “世敦儒业,皆以明经出身”。他“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 “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早年贫困,二十几岁后考取进士,历任翰林学士、左拾遗(皇帝的谏官)等官职。在任左拾遗时,屡次上书批评朝政,得罪了最高的统治阶层,数次遭贬,一生政治上很不得意。
白居易在被贬后,历经安史之乱,亲眼目睹人民遭受的种种苦难,亲身体验政治的种种黑暗,因而同情人民,在出任杭州太守、苏州刺史时,为民兴修水利、筑坝修堤,做了不少于群众有利的好事,政绩流芳后世。在诗歌创作上,他倡导与古乐府相对的新乐府诗歌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即文学艺术要反映现实,主张诗、文应“救济人病,裨补时阙” (同上), “张直气,扶壮心” (《和答诗十首序》)。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写道:新乐府“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辞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律,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这不足100字的概括叙述,可视为新乐府的创作纲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有进步意义的。白居易创作了《卖炭翁》、 惭丰折臂翁》、 《采地黄者》、《上阳白发人》等诗,都是同情被压迫人民,替他们说话的。诗中或讽刺官府衙役的横征暴敛,穷兵黩武;或揭露豪门贵族的贪婪奢侈,腐化浪费;或同情被压迫与被损害的妇女、弱者,不一而足。这些诗使“权豪贵近者相目而变色”、使“执政者扼腕”、使“握军要者切齿”。具有一定的人民性和思想性,产生着强大的社会效应。这类诗是白居易诗歌作品中的精华,很受毛泽东的重视。
白居易有两首很为著名的七言古诗: 《琵琶行》和《长恨歌》。毛泽东在《注释唐诗三百首》里的《琵琶行》这首诗的标题前,画着三个大圈,天头上批注: “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在天涯。作者与琵琶演奏者有平等心情。白诗高处在此,不在他处。其然岂其然乎?”诗内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处,一路旁圈。在诗中“大珠小珠落玉盘”处,批注: “其声岂其声乎。” 《琵琶行》是诗人“谪居卧病浔阳城”时,听到一个沦落天涯的歌女弹奏琵琶的声音,引起他感怀身世的感情共鸣,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诗中,诗人满怀激情,铺陈有序地诉说着他与琵琶演奏女从听琴到相识这段曲折凄楚的故事。诗人白居易和琵琶女萍水相逢,虽然身份、地位、名望、经历各不相同,但是人生道路上的落魄和失意却是共同的。深刻的理解和同情,使诗人写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样的传世名句。同时,这首诗在刻画琵琶演奏的音乐效果上,也是非常动人的。诗人用一连串的比喻: “急雨”、 “私语”、 “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 “幽咽流泉”、 “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鸣”、 “裂帛”等声音,有力地表达了琵琶演奏者激越不平静的内心世界,撞击着人们的心灵,深化着诗人的同情和共鸣,其艺术的感染力是很强的,足见诗人的诗歌修养和艺术功底的深厚,这些可能就是毛泽东说白居易与弹琵琶女子“有平等心情”,并称赞这是“白诗高处”的根据吧。这真可谓白居易是弹琵琶女子的知音,毛泽东是白居易的知音!
白居易的另一首长诗《长恨歌》,毛泽东也很爱读。 《长恨歌》全诗840字,是一首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叙事长诗。它的内容以安史之乱为界,分为两部分。前部分,用四分之一的篇幅讽刺揭露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杨玉环荒淫、奢侈、糜烂的宫廷生活,用以说明动乱悲剧的内因。开篇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鲜明地刻画了唐玄宗这个酒色皇帝的形象。从“渔阳鼙鼓动地来” (指安史之乱)以后,诗人着意刻画李、杨二人的生死恋情,诗人通过自己丰富的情感和想象力,运用流丽优美的抒情诗句,写下这天上人间的情节曲折、人物鲜活、感情深挚的爱情悲剧。其艺术高度,被誉为“古今长歌第一”(明·何良俊语), “千古绝作” (清·赵翼语)。 《琵琶行》和《长恨歌》这两首长诗,据有毛泽东批画手迹可查的,他每篇最少读过五遍。
白居易的某些诗具有一定的哲理性,毛泽东也很爱读。在一本平装本《白香山集》的緻言五首》中: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
毛泽东对全诗用红铅笔画满了着重线。周公,指周武王之弟,西周初年政治家,曾协助武王灭商,武王死,由他摄政。王莽,指西汉元帝王皇后之侄,他以外戚擅权专政,后篡位称帝,立国号新。1939年,毛泽东在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作《永久奋斗》的报告,当谈到青年要继承革命传统,奋斗到死,以“达到永久奋斗的目标”,而不要像张国焘、汪精卫那样中途变节时,引用了这首诗说: “以前有一首说: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这在我们的历史学家那里叫盖棺论定,就是说,人到死的时候,才能断定他是好是坏。假使周公在那个流言流传的时候就死了,人家一定会加他一个‘奸臣’的头衔;又若王莽在那个谦让卑恭的时候死了,那后世人一定会赞扬他的。”1972年,在批判林彪反革命罪行时,他又引用了这四句诗,说明:一个人错误的发展是有一定过程的,认识一个人是真革命还是假革命,也是有一定过程的。对白居易的这首诗,毛泽东在不同时期,联系实际,从不同角度的理解和阐述,都非常深刻和贴切,给人以教益。对白居易的五言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毛泽东在四五本诗集中,都对此做了圈画。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也富有哲理性,颇受毛泽东喜爱。
白居易的《寄殷协律》,毛泽东曾背诵书写过全诗:
五岁优游同过日,一朝消散似浮云。
琴诗酒伴皆抛我,雪月花时最忆君。
几度听鸡歌白日,亦曾骑马咏红裙。
吴娘暮雨萧萧曲, 自别江南更不闻。
上一篇:毛泽东赞杜甫的诗“给全人类留下优秀的文学遗产”
下一篇:毛泽东评王昌龄的《从军行》诗里“有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