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评谢灵运:“想做大官而不能”,“一辈子生活在这个矛盾之中”
故居书房里有一本1957年文学古籍刊行社出版的《古诗源》。毛泽东在南北朝晋宋之际著名诗人谢灵运《登池上楼》这首诗中,几乎每句诗旁都画着着重线或曲线,句末加着圈或双圈。在“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下面连画两个圈后,在天头、行间批注: “通篇矛盾。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见矛盾所在。此人一辈子矛盾着。想做大官而不能, ‘进德智所拙’也。做林下封君,又不愿意。一辈子生活在这个矛盾之中。晚节造反,矛盾达于极点。 ‘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感君子。’是造反的檄文。”这100多字的批注,远远超出对作品本身的评价,而是对谢灵运品德和政治态度的剖析。
毛泽东在一部清乾隆武英殿版的二十四史《南史》列传九中,仔细阅读圈点了有关谢灵运及其家族的历史资料。据列传记载:谢灵运是历史上淝水之战大败苻坚的赫赫名将谢玄的孙子,谢氏家族是当时最有权势的大贵族、大官僚地主。谢灵运世袭康乐公。因其“性豪侈,车服鲜丽,衣物多改旧形制,世共宗之,咸称谢康乐也”。谢灵运“幼便颖悟”, “少好学,博览群书”,以“文章之美”著称于世。谢灵运的诗以描绘自然景物的山水诗见长,注意诗的形式美,诗的语言多姿多彩,给东晋以来枯燥乏味的玄言诗注入了新鲜活泼的生机,使一代诗风为之-转,从而受到诗坛的重视,在中国诗歌吏上占有一定位置。在政治上谢灵运野心勃勃, “自谓才能宜参机要”,而宋武帝、宋文帝始终未委以军国要职, “唯以文义处之”。谢灵运恃才傲物,“多愆礼度”,不得当权派的欢心,不给他掌权的实职,封他个闲官员外散骑侍郎,他不干。他在任世子的左卫率(主管门卫的官员)时,又犯有错误。宋文帝少年即位,大臣掌权,谢灵运纠集一批人非议朝政。因此,当权者把他调离京城出任永嘉太守。在当太守期间,他仍感不得志,整天不理政务,纵隋山水,游乐无度,不久称病辞职。后文帝召他出任秘书监(掌管宫中图书、秘记、经籍的官员),令他撰写晋书,也未写成。谢灵运对—些才能名望远不及自己的人都身居要职,而自己不被重用,始终愤懑不平,多“称疾不朝值”。后“表陈疾,赐假东归”。从此生活更加放纵,多次征地修筑园林亭台,与一些志同道合的人游山玩水,饮酒赋诗,随从的门生仆役数百人,以致“惊动县邑”,以为是“山贼”。谢灵运的骄横狂妄为世俗所不容,得罪了地方官员,上书告他谋反,开始文帝知是诬告,没有治罪,后在出任临川内史时,又有人告他“谋反”,谢灵运这次真的“兴兵叛逸,遂有逆志”,终于被捕身死,在49岁时结束了他悲剧的—生。
“诗言志”。诗人的世界观,诗人的喜怒哀乐,总是多层面、多方位地在他的作品中有所流露。《登池上楼》一诗,是谢灵运由京城建康外放,任永嘉太守时登池上楼所作。池上楼位于永嘉境内。这首诗于写景中抒隋,反映他彼时彼刻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心态。毛泽东通过“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这两句诗,结合诗人的身世经历,深刻地剖析了他的政治态度和思想实质,指出他的矛盾是“想做大官而不能”, “做林下封君又不愿意”。而且这一矛盾支配了诗人的一生,最后“矛盾达于极点”导致诗人的自我毁灭。 “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感君子”。是谢灵运兴兵叛逆时写的一首诗,毛泽东称它为“造反的檄文”。诗中的子房即帮助汉高祖刘邦打天下、被封为留侯的张良。张良五世为战国时韩国大臣,秦灭韩后,他力图恢复韩国;鲁连即鲁仲连,战国时齐国人,他周游各国,为赵、燕等国出谋划策,反对秦的暴虐吞并。谢灵运的谋反只不过是自己的权力欲望得不到满足的一种铤而走险,是统治阶级内部的倾轧,他以张良、鲁仲连自喻,无非是粉饰自己的欺世盗名而已。毛泽东的批注可谓一针见血。1958年10月,毛泽东在《再告台湾同胞书稿》中最后处引用了被称为“造反檄文”的诗句: “台湾的朋友们,不可以尊美国为帝。请你们读一读鲁仲连传好吧。美国就像那个齐滑王,风烛残年,摇摇欲倒,他对鲁卫小国还要那样横行霸道。六朝人有言: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感君子。现在是向帝国主义造反的时候了。”毛泽东在这里引用的含意是强调爱国主义的,也可见他对谢灵运诗的熟悉。《再告台湾同胞书稿》后来没有发表,只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长给福建前线人民解放军的命令。
尽管毛泽东对谢灵运的政治作为并非同情态度,但对谢灵运的诗,他却颇为重视。在写有上述批注的这本《古诗源》中,收进谢灵运的诗有24首,毛泽东作了圈画的有22首。编者注释中,评论谢灵运的诗“一归自然”、 “匠心独运”、 “在新在俊”等处,毛泽东都画着曲线和圈。 《昭明文选》、《汉魏六朝三百名家集》中谢灵运的诗,毛泽东也圈点了不少。
《岁暮》是谢灵运通过自然景物表达自己的情怀,抒情与写景紧密结合的一首诗,毛泽东每句都加了圈,有的还加了三个圈。另一首《斋中读书》是言志记怀的,毛泽东也是逐句圈画。如“怀抱观今古,寝食展戏谑”这两句旁每字都加了密圈; “既笑沮溺苦,又哂子云阁。执戟亦以疲,耕稼岂云乐。万事难并欢,达生幸可托。”每句末都画了三个圈。对于这些诗句,毛泽东可能既欣赏其艺术性,又了解了诗人的思想矛盾。
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派,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评价他的诗为:“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毛泽东对谢灵运那些刻画自然风物的清丽诗句,表露了欣赏。如《邻里相送至方山》中的“解缆及流潮,怀旧不能发。析析就衰林,皎皎明秋月”;《过始宁墅》中的“剖竹守沧海,枉帆过旧山。山行穷登顿,水涉尽洄沿。岩峭岭稠垒,洲萦渚连绵”等等,他都在句旁画着直线、曲线、曲线加直线;句子下面也都连画两三个圈。在《邻里相送至方山》的编者注解“别绪低徊”、“触景自得”两句旁画着曲线,说明毛泽东对这种评价的重视。
毛泽东对谢灵运政治表现、思想品德的评价和对他诗作的欣赏,说明毛泽东不因人废诗。这是毛泽东读诗的又一视角。
上一篇:毛泽东从封建帝王到民间女子的诗都爱读
下一篇:毛泽东读王勃的诗“为文光昌流丽,反映当时封建盛世的社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