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诗光》
印度古代美学和文艺理论著作。约成书于十一至十二世纪。作者曼摩吒。 《诗光》全书以诗体歌诀为主,辅以散文体的解说。
《诗光》首先论述了诗的目的。它把“立刻得到的最高福乐”作为文学的首要目的。 “最高福乐”即所谓“喜”,原是印度古代宗教哲学术语,专指一种精神境界,是瑜伽修行所达到的最高境界,其特点是舍弃个人,物我双亡,人神合一。新护首先将“喜”引进美学理论,提出“喜以解味”作为审美的最高原则。 《诗光》继承并发展了这一美学理论,将审美活动中所得到的喜作为文学的首要目的,进一步提出喜是“紧接着尝味而兴起的是失去其他所知的欢喜。”可见它认识到审美享受是在审美活动中直接获得的,是完全超功利的。 《诗光》重视文学的审美作用的同时也重视文学的教育作用,而且还注意到了文学的情感感染的特点,认为吠陀经典是象君主一样发命令,历史传说是象朋友一样劝告人,而诗则象情人一样,借“味”的力量吸引人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 “味”即广义的美,因而教育作用与审美作用是紧密联系的,都是文学的重要目的。另外《诗光》也不反对文学有具体的功利目的,从而把成名、发财、获得知识、除灾祸等也列为诗的目的。 《诗光》接着论述了诗的原因,认为天才,对现实生活的观察研究,对从经典及文学作品的学习中得来的技巧,以及诗人的反复练习,这些结合在一起,才是文学创作的原因。《诗光》也论述了诗的特性,认为诗就是“词和义无诗病,有诗德,而有的地方缺些修饰”这是对檀丁以来形式主义诗学理论的继承。 《诗光》还将文学作品分为不同的品级,评价的标准是《韵光》提出的“韵”,即文学作品的暗示义。以暗示义为主的是上品诗,暗示义次要的是中品诗,只有词彩而无暗示义的诗则是下品诗。此外, 《诗光》还论述了诗德、诗病以及修辞方式等传统诗论所涉及的内容。
《诗光》综合了自《舞论》以来的印度古代美学和文艺理论的各家学说,加上自己的见解,形成一个较比完整的文艺美学体系,被看作是印度古典文论的一个总结。虽然象以前的诗论著作一样,《诗光》的内容也多是形式和技巧的探讨,但它对文学的特点和作用的认识毕竟有所进步。这部著作在印度至今享有很高的声誉,是最流行的一部古典文学理论读本。
上一篇:中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诗人玉屑》
下一篇:中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诗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