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的诞生
层绿1峨峨,纤琼2皎皎,倒压波痕清浅。过眼年华,动人幽意,相逢几番春换。记唤酒寻芳处,盈盈褪妆晚。
已消黯。况凄凉、近来离思,应忘却明月,夜深归辇3。荏苒4一枝春5,恨东风、天似人远。纵有残花,洒征衣、铅泪6都满。但殷勤折取,自遣一襟幽怨。
——王沂孙·法曲献仙音
完全读懂名句
1﹒层绿:指绿萼梅。2﹒纤琼:指细玉般的白梅。3﹒归辇:指南宋帝室游幸聚景园,皇帝乘辇晚归。4﹒荏苒:柔弱貌。5﹒一枝春:指梅花。6﹒铅泪:形容眼泪沉重如铅水。
绿萼层层像翠峰重叠,白梅琼琼如莹玉皎然,繁丽的花枝倒压西湖,波痕清浅。逝去的年华似过眼云烟,动人的意韵清淡悠远,再相逢已变换了几度春天。记得当年呼酒畅饮,赏梅寻芳的地方,她像盈盈雅立的佳人,伫立于黄昏,褪掉残妆。
这情景令人销魂黯然。更何况近来离思深切,凄凉难堪,大概已淡忘昔日月明游宴、夜深归返、驾车乘辇的赏乐流连。可惜辜负这一枝柔弱春色,恨春风吹起时,你还在那遥远的天边。纵然还有残花点点,飘洒在我的衣襟上,似点点粉泪落在胸前。我深情地折取一枝梅花,聊以排遣满腔的幽愤和抑郁。
词人背景小常识
王沂孙(生卒年不详),字圣兴,号碧山,又号中仙,宋末元初会稽人,其著作收于《碧山乐府》,又名《花外集》。南宋灭亡后他曾担任元朝学正,以夷夏之防的传统眼光来看,王沂孙不仅上无殉节表忠,下无隐逸守节,甚至还服务于蛮夷政权,是为失节的亡国士人,因此历来对于王词的评价并不高。王沂孙曾和当时著名词人周密、张炎来往密切,且一同结社填词,但其词名远不如周密、张炎之远播。王沂孙写词工于咏物,以物来迂回隐讳表达真意,托意隐约来呈现其绝望的哀怨,对现实虽无实际警世之用,但仍发出些微遗民的呻吟、苦痛。
然而,清代士大夫对于王沂孙的词相当推崇,清人陈廷焯于《白雨斋词话》评:“王碧山词品最高,味最厚,意境最深,力量最重。”将王词推到至上的地位;之所以如此,在于清朝士人所面临的处境同于王沂孙,皆为亡国士大夫,因此更能对王词感同身受、心有戚戚焉,也多喜猜测推敲王词中晦涩之句,甚至常有牵强附会之处,但也因而更激起不同处境之辈的认同。近代诗词大家叶嘉莹将王沂孙放在文学脉络的“咏物”传统中,认为其地位甚为重要,近人不应小觑。叶嘉莹的评论甚为中肯,也将王词归放于历史上该有之评价。
名句的故事
《法曲献仙音》写于聚景亭,题为咏梅词,实则借梅抒怀其思故人之情,他这首词是与周密相互合作。周密与王沂孙是历经南宋亡国之痛的词人,他们与张炎、仇远等人共同组成一个词社,常借咏物之词来寄托遗民之志。王沂孙《法曲献仙音》上片先描景入情,他不改其精雕词句之手法,不落俗套地以“层绿峨峨,纤琼皎皎”形容梅树上尚未凋零的白梅花与初发的青嫩绿芽枝相互交映的模样。诗题咏述后,才从外物转至思友之情,回忆过去一起于亭中喝酒吟诗,如今过眼年华,已经不知过了几年春。
周密所写之《法曲献仙音》题为“吊雪香亭梅”,同是咏梅之作,也云“叹花与人凋谢,依依岁华晚”,同样将己身遭遇投射至梅花,再由梅花凋零转回悼叹光阴逝去、年华老去。王沂孙与周密所作之最大差别,在于前者虽写梅,但情景交融,实借梅写故人之思、故国之念,笔法甚为委婉、含蓄;周密所作则尽为一片凄凉,他只叹花谢,却无意识春已到人间,仅一倾内心之悲怆,立意相较之下不如王沂孙来得深远、清丽。
历久弥新说名句
“荏苒一枝春,恨东风、天似人远”,写的是伊人仍在远方,即便春已到来,也无法一起欢度,思念于是冒上心头。孔子说:“德不孤,必有邻。”人生在世难免有几位知心好友,却因为现实种种因素而往往无法常聚首。韩愈在一次送别弟子李翱时,也曾感慨道:“宁怀别时苦,勿作别后思。”(《送石洪处士赴河阳幕得起年》)他宁可于送人离去时心怀苦楚,再怎么难过,好歹还见得着人,别离之后的两地相思,却只能盈盈环绕于胸怀,无可慰藉、无以忘却。
人常言思念总是在分离以后,是这样吗?总是诗意盎然的席慕蓉,曾在作品《渡口》中吟道:“让我与你握别/再轻轻抽出我的手/知道思念从此生根/浮云白日/山川庄严温柔/让我与你握别/再轻轻抽出我的手/华年从此停顿/热泪在心中汇成河流/是那样万般无奈的凝视/渡口旁找不到一朵可以相送的花/就把祝福别在襟上吧/而明日/明日又隔天涯。”同样写的是离别,席慕蓉的作品充满温情与传神。思念何时生根?不是从离别开始,而是在握别当中已深种在内心。即便内心有重重的不舍,也努力将眼泪埋藏在心里,仅在眼神中依稀吐露着无奈,但说出口中的却是一串串祝福,即便明日即将与你相隔天涯。
上一篇:《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宋词名句解读鉴赏
下一篇:《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宋词名句解读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