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南塘水满,吹断,鲤鱼风。
小娘停棹濯纤指,水底,见花红。
-----毛奇龄
毛奇龄的小词富有南朝乐府风味,往往清新可诵,颇有思致。这首《荷叶杯》摄取农家少女停棹濯指的瞬间,展示江南水乡一帧生活小景,读来情趣盎然。
仲夏五月,江南水乡,清清的池塘涨满了水。紧吹多日的大风终于停息,塘中的鲤鱼也不像往昔那样时时跃出水面,泼喇喇地腾闹。风平浪静,一切都归于宁谧。这时,曼妙天真的少女划着小船,兴致勃勃地来到碧波粼粼的池塘。她停下船,放下桨,俯身伏在船帮上,纤细的手指伸进清澈的水中,轻轻地洗了起来。蓦地,她发现一种奇特的景象:明净的水底竟绽开了艳丽的红花!词笔戛然而止,却把疑窦留下:池塘洗手,怎么水底出现了红花?
其实,水中倒影往往会产生出人意表的幻象。唐李贺《绿章封事》就曾描写过溪女洗衣时的幻景:“石榴花发满溪津,溪女洗花染白云。”溪边石榴花倒映在水中,溪女仿佛不是在浣纱洗衣,而是在洗濯水中的红石榴花;那石榴花叠映在水中白云的倒影上,又仿佛是染红了天空的白云。光影的折射,把处于不同空间的景物影映在同一平面,这就是幻影的由来。那么,少女洗手时,红润的纤指倒映在水底,不就像盛开的鲜花?可能读者初看会略嫌不足:何以只见少女的纤指,不见其全体?不过,再一寻思,纤指尚且美妍如花,又何况她的朱颜玉貌呢!这就是所谓窥一斑而见全豹。词人的妙笔,就在于以不言言之,让人思而得之。
这首词语言简省明净,却颇为耐人寻味。鲤鱼是古代诗词中常有的意象,总是和书信往来相关。唐元稹《贻蜀张校书元夫》诗云:“劝君便是酬君爱,莫比寻常赠鲤鱼。”他的《苍溪县寄扬州兄弟》诗云:“凭仗鲤鱼将远信,雁回时节到扬州。”前诗中“鲤鱼”,指书信,后诗中则指信使。不见鲤鱼,即隐指音信阻绝。如此便不难理解词中的这位少女,何以独自一人划船来到鲤鱼出没的池塘了。她是因久无意中人的音信,心中牵挂呀!或许,她正期盼“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呢。那么,她的停棹洗指,理解为情窦初开的少女百无聊赖中的一种下意识动作,也许更接近词人所要表现的旨意。
上一篇:陈维崧《好事近·夏日史蘧庵先生招饮》明代词作鉴赏
下一篇:龚鼎孳《贺新郎·和曹实庵舍人赠柳叟敬亭》清代词作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