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岁引 夏允彝
丽 谯
泽国微茫,海滨寥廓,万堞孤城逼天角。云外龙车碧树悬,霜前雁字当窗落。苧城花,秦山月,都萧索。
刺史风流推琴鹤,暇日高吟倚轩阁。酾酒新亭几忘却。三泖沙明绕郡楼,九峰岚翠扶城郭。铜壶响,晓更催,宛如昨。
此词抒登览之怀,寓兴亡之慨。“丽谯”即壮丽的高楼。依词情推测,似是作于南明将亡之际,作者忧心国事,故登楼远眺,愁情满怀。
词一开始即切入题旨,略去登览经过,直接描绘登临所见阔大之景。“泽国”两句,互文见意,意境浑涵苍茫:海滨平铺,天海相接,以此为背景,虽是“万堞”之城,也显得渺小危弱,而呈逼仄孤危之势。“逼天角”三字,化静为动,摹画出登高所见远城之状,给人压抑之感,折射出词人对国势倾危的忧怀。
“云外”两句,视角由俯视苍茫大地,变为平视高远之景。“云外龙车”,指太阳,相传羲和驱六龙为太阳驾车。远方,西下的夕阳,就像悬挂在树梢上一样;楼外,南飞的大雁,当窗而落投林栖止。这两句写景,用远察树梢龙车、近观大雁沉落,衬出所登之楼的高出云表,而日薄西山、大雁霜林的暮景,又营造出萧条、落寞、衰飒、凄凉的气氛,与词开头所绘寥廓之景相互映衬,越发显现出词人内心的伤感。
歇拍处,以花、月的明艳,反衬黄昏的暗淡,进一步渲染出“萧索”的气氛。这里三个三字句连用,有点染之妙,且以短承长,笔势动荡摇曳,一字一顿,恰如其分地表现出词人置身苍茫寥廓且又高危之处,忧怀难已,悲情不胜的内心情状。
过片三句,词笔宕开,转写“刺史”(词人自称)的风流俊赏,将沉郁词情振起。“琴鹤”,本指为官清廉,唐郑谷有《赠富平李宰》诗云:“夫君清且贫,琴鹤最相亲。”这里引申指高雅出俗的情怀。“酾酒新亭”,用新亭泣泪典。《世说新语·言语》记:东晋初,过江士人每至暇日,常相邀至新亭饮宴。周顗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众人皆相视流涕,唯王导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这三句用暇日高吟、酾酒轩阁的举动,描画出词人的高情逸态,同时,风流俊赏之时,犹难忘怀国事,又见其心存天下之志。
“三泖”两句,是楼外黄昏之景。“三泖”,湖名,在今上海松江,有上泖、中泖、下泖,合称三泖。与上片“云中龙车”之景相比,此时已是夕阳山外了。暮霭渐浓,九峰烟岚渐拥城郭,只有三泖流水,倒映落日余晖,沙滩空明,如玉带绕楼——外明内暗,楼中暮色之浓,可想而知。这两句写黄昏之景,实明虚暗,明暗对照,将上片所绘萧索之景,涂抹得更显凄凉。
结尾三句,写暮夜所闻。置身云外高楼之中的词人,沉浸于深深的思虑之中,全然不觉时间的推移,倏忽已至夜深,当铜壶滴漏之声将他惊醒时,已是天色将晓。这末三句,不写其景而绘其声,以有声衬无声,恰似于无声处的惊雷,潜蕴着词人的无限伤感:试想,若不是心驰象外,别具怀抱,一心只为登楼赏玩者,如何会在漆黑的高楼中静处一夜而不觉!
词写登览所见所感,绘形、绘色、绘声,并将一腔忧怀融入其中,景为空旷阔远之景,色为冷艳凄楚之色,声为幽微断残之声,情则起伏多变,基调不离悲伤。形、色、声、情交相汇融,烘托出“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词人形象。那重重的暮色,岂不正是南明王朝日薄西山的象征?读史玩词,已经可以咀嚼出几分亡国之痛了。
上一篇:屠隆《清江裂石·西湖》西湖夏日携侣同游词作
下一篇:吴伟业《沁园春·观潮》观钱塘江潮有感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