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 王夫之
白莲
娟娟片月涵秋影,低照银塘光不定。绿云冉冉粉初匀,玉露泠泠香自省。
荻花风起秋波冷,独拥檀心窥晓镜。他时欲与问归魂,水碧天空清夜永。
王夫之是一位著名的爱国词人。近代学者朱孝臧题其词集《潇湘怨词》云:“苍梧恨,竹泪已平沉。万古湘灵闻乐地,云山韶濩入凄音,字字楚骚心!”他的许多词作都含有深长的故国之思,又往往托物寄兴,缠绵悱恻,非常感人,与屈子的《离骚》有异曲同工之美。《玉楼春·白莲》便是一首这样的好词。词人把自己的情志巧妙地寄托在白莲身上,通过多方面的摹绘渲染,极其完美地表现了他在明亡之后孤忠自守的高风亮节。
“娟娟片月涵秋影,低照银塘光不定”二句描写莲塘秋夜的清幽景色。天边悬挂着一片皎洁的新月,水中涵浸着一片皎洁的月影。月光斜照在银白色的池面上,荡漾着摇曳不定的清辉。词人只用淡笔轻轻一扫,便把读者带到了一个月光水色交相辉映的奇美境界。这是白莲所在的环境。环境如此清幽明秀,正好衬托出白莲的雅丽芳洁。
“绿云冉冉粉初匀,玉露泠泠香自省”二句描写白莲的清雅风姿。清风明月之中,绿云似的莲叶轻轻摆动,洁白的莲花亭亭玉立,好像美丽的少女刚刚抹上妆粉。夜深人静之时,晶莹的露水使她感到遍体清凉,她又好像在怡然地欣赏着自己的幽芳冷艳。这里既用“绿云”和“玉露”作映衬,又用初匀妆粉的少女作比喻,更加突出了白莲姿质的芳洁。“香自省”一语还含有绝世独立、孤芳自赏的深层意蕴。
“荻花风起秋波冷,独拥檀心窥晓镜”二句描写白莲的孤独情态。拂晓风起,荻花纷飞,秋水生寒,白莲独自抱着檀红花蕊低临湖面,好像美丽的少女正在对镜窥看自己的晓妆。风起波冷,景象已觉凄清;顾影独窥,心情更见孤寂。
“他时欲与问归魂,水碧天空清夜永”二句宕开一笔,转写对白莲命运的关心。眼前的白莲如此美好,却又如此孤独,怎禁得起秋风秋雨的摧残?词人不禁为白莲的命运忧虑起来,于是在词的结末两句说:我想探问,将来她的芳魂会归向何处?可谁能告诉我呢?眼前只有一池凄碧的水,一片空旷的天,一个清寂而漫长的夜啊!这里看似没有回答,其实已用“水碧”、“天空”、“清夜永”三种意象造成了一个凄清渺茫的境界,暗示出白莲将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谁也找不到她的芳魂艳魄。以如此凄迷之景作结,更觉神余言外,发人深省。其中既有“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一样的悲凉,也有“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屈原《离骚》)一样的慷慨。白莲虽亦难免凋谢的命运,但她毕竟是高洁的啊!
清代词论家刘熙载说:“古人咏古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其中有我在也。”(《艺概》)此词正是如此,显然白莲的芳洁和孤寂,即是词人自身的情性和境况的写照。王夫之生当明末,参加过抗清活动,失败后,隐居衡阳石船山,闭门著书以终,他高洁的一生不正像“出污泥而不染”的白莲么!这首词咏的是白莲,实际是作者自况,通篇无一字说到作者自己,而字字句句却都有他自己的影子和灵魂在浮动,表现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上一篇:徐灿《永遇乐·舟中感旧》今已非昨词作
下一篇:张渊懿《渔家傲·东昌道中》清秋思乡词作